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扎实推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共和国医药长子”(华药)的诞生地,“医药”一直是我们这座城市闪亮的“名片”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家庄市以“医药”为基础,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如今,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十届四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推动省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4+4”产业格局中的重点产业之一,着力“做强做优”。
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和明显比较优势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石家庄市有何做强、做优的“先天条件”?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中成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和保健食品等领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产业集中度高,具备进一步做强做优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开门见山地分析说。
的确,历经几十年的积淀,我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已然亮出不错的“成绩单”:我市是国家认定的高端医药集聚试点区域,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球重要的维生素、抗生素原料和制剂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之一,首个“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市”,跻身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
可以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我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带动作用和发展潜力显著增强,结构加快优化提升。基本形成了涵盖化学药品制造、现代中药制造、生物制品制造、康复医疗器械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药中间体、保健食品加工和智慧健康养老等八大行业(板块)的生物医药健康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端生物医药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栾城生物产业园、赵县生物产业园、深泽生物产业园等五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如石药集团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丁苯酞)产业化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实现了河北省工业企业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以岭药业连花清瘟2016年开始在美国开展二期临床实验,成为全球首个进入美国FDA临床研究的抗流感中药。在全省首次创新及优势药品器械遴选中,全市318个品种获评河北省创新及优势药品器械,占全省总数的80%。全行业年销售额超10亿元单品种达到7个。
2017年1-11月,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0.5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22.6%。
瞄准打造中国生物医药健康名城
凡事预则立。放眼国内、国际,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已有不少省、市将其作为主导或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那么,我市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将突出什么特色、瞄准怎样的目标呢?
我市明确提出:到2020年,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健康名城,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生物医药健康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全市生物医药健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其中,化学药品制剂、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康复医疗器械占比力争达到80%以上,化学原料药与制剂行业收入比调整为2∶8。
——行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0%,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显著提高。
——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投入强度力争达到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力争达到80%。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0家,新药注册占药品注册比重加大,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
——产品质量。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提高,各环节质量管理规范有效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强。基本完成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通过国际先进水平GMP认证的制剂企业逐步增多。
——绿色发展。绿色制造水平加快提升,化学原料药绿色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与2015年相比,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下降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
——智能制造。药品器械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大型企业关键工艺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3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品牌建设。企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非处方药(OTC药物)和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实现突破,现代中药品牌形象升级,形成一批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产品。
在“做强做优”上下苦功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的放矢,方能实现既定目标,走出我市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做强、做优的特色路径。
我市给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制定的发展路径和任务主要包括:
●培育壮大生物制药产业
医药制剂:依托石药集团、华北制药、石家庄四药等企业,开展重大疾病新药研发,重点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发性免疫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加快临床需求量大、新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开发。
现代中药:依托以岭药业、神威药业、龙海药业等企业,加强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中药制剂、天然药物的研发产业化,推进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药新药研发进程。培育一批治疗常见病、重大疾病的现代中药创新品种和复方制剂。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国际化注册进度,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基因工程药物:依托石药中奇、常山生化、华药金坦、博海生物、华安生物等企业,加快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等生物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重组人血白蛋白、单克隆抗体药等临床需求量大的生物类似药大品种产业化。
健康食品和保健日化品:依托以岭药业、中诺果维康等企业,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保健食品。结合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新功能的保健食品。支持医药企业向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化妆品及保健、预防、治未病等领域延伸。
●大力发展康复医疗器械
养老及康复辅助器具:围绕智慧健康养老、功能障碍器具、康复健身器材、康复医药用品等行业(板块),依托中电科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满友医疗器械等企业,打造智慧健康养老科技产业园区。
高端医疗器械:依托亿生堂生物、瑞鹤生物、柯瑞生物、循证医药科技等企业,重点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便携式全科诊断系统,研发心脑电图监测仪、体外诊断仪、生化分析仪、医用高分子敷料及耗材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重点发展人工关节和脊柱、人工皮肤、可降解快速止血材料和医用粘接剂。
智慧医疗产品: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主攻方向,开发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可穿戴设备,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订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各种类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管理软件和可实现远程监护、咨询的远程医疗系统。
●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高端医疗服务业:培育壮大河北佑仁、贝特赛奥、生命原点等生物科技企业,针对肿瘤、脑神经、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早老性痴呆症等重大疾病,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CAR-T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机器人、远程控制技术,开展基因诊断和治疗、肿瘤定向治疗、细胞治疗、再生治疗、个性化药物等个性化精准医疗示范,研究开发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治疗等前沿技术,建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
健康管理产业:建立全市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稳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依托健海生物等基因检测企业,加强与华大基因、北京博奥医检等国内领军企业的技术合作,在医大附属二院、附属四院和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及个性化药物筛查的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形成一批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领域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建立基于信息化集成的研发平台,支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推进企业绿色化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等生物替代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支持企业采用全过程控污减排技术和循环型生产方式,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大力发展合同生产、合同研发、合同销售、医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服务、医疗器械第三方维护保养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医疗器械、制药设备企业开展延伸服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石家庄市产业相配套的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或并购研发中心。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一批生物医药健康产品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研发机构开展合同研发(CRO)和合同生产(CMO),大力发展化合物筛选、药理药效、药物毒性、动物实验、剂型研究、临床研究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医药服务外包,积极引进医药服务外包企业,为我市医药企业提供研发服务。
●建设产业基地(园区)
石家庄市将按照“一区一品、特色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健康企业向品牌园区集聚,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以“七区一带”为主要承载区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格局。“七区”,即高新区高端医药园、经开区生物产业核心区、栾城现代中药产业园、深泽医药中间体产业园、赵县生物发酵产业园、鹿泉智慧健康养老科技产业园、井陉矿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示范园区;“一带”,即西部中药材种植和太行山康养旅游产业带,立足丰富的绿色生态、医疗康复、中医药等特色康复养生保健资源,加快开发康复医疗、保健养生、运动康体、健康管理服务等产业,打造一批集康复、疗养、保健、养老、休闲于一体的优质康养胜地。
正所谓,“田好靠人做,船快靠人划”,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把既定任务完成好,定能迎来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又一绚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