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记者从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管委会获悉,该园区围绕建设“中国蓝色动力硅谷”的目标,园区目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正不断聚集发展。截止目前,园区已签约引进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15个产业项目,园区北部区域,基本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谋篇
剑指航空动力等高端制造业
2017年12月12日,四川省属国有企业2017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彭州市丽春镇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成功举行,其中包括航空博览孵化园及军民融合中心项目、北航创新中心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22.5亿元。
11天后的12月23日,“中国航空动力3D打印发展高峰论坛”,再次在园区举行。包括吴鑫华院士、葛昌纯院士、韩品连教授、张海鸥教授等业内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
短短半个月不到,两个重量级的活动,接连在园区举行。让全球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彭州丽春镇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
关注的背后,是园区引领行业高端,剑指航空动力高端制造业的睿智思考和不懈努力的身影。“围绕打造‘中国蓝色动力硅谷’这一奋斗目标,依托国家级再制造集聚区及四川省军民融合(航空动力与增材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着力发展航空动力与增材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坦承。
为此,园区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完成航动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评估等工作,同时结合园区扩区及产业新增等情况,快速启动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规编制、通用航空产业规划、通航机场规划等编制,全面实现“多规合一”,保障园区建设科学可行。
同时,园区加快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依照规划全面构建“三横三纵”的内部主干交通路网规划,加速园区道路建设。目前园区已建成总投资约3亿元,总长度6000米的园区一期道路,并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建设总投资约4亿元,长度12000米的政府投资项目园区二、三期道路,届时北部园区路网基本成型,提高承载力和对外形象。
惊喜
来了15个项目120亿元投资
谋定而后动。
围绕打造“中国蓝色动力硅谷”的目标,园区锁定航空动力和增材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开展招引。
同时,产研并重,招才引智。制定了《促进航空动力产业功能区加快发展的奖励办法》《构建航空动力产业人才体系,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在政策和措施》,牵头成立了航动基金和技术转移孵化基金,并注重科研实力提升、软环境打造,注重创业人才招引及实操人才培养,大力鼓励军民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园区,加速形成园区“产、学、研”全产业链结构,着力完善园区竞争软实力。并且启动军民融合航空博览科技孵化园及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培训中心将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维修实操培训,学员结业后将取得民航认证的证书(进入各航空企业从事维修必备证书),年培训学员可达5000人,将为航空维修行业及园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军民融合航空展示园、现代国防教育基地及航空维修实操培训基地。
不懈努力,迎来的是产业不断向园区聚集。
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完成技改投资22.3亿元。完成重大工业项目投资7.28亿元,园区2017年新签约项目9个。
截止目前,园区已签约引进总投资超过120亿元的15个产业项目,其中涉及发动机维修企业2家,发动机部件研发制造企业4家,通用航空研发、制造企业2家,发动机先进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3家,发动机关键技术研发企业2家,增材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2家。航利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已完成扩建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生产线项目及扩建航空发动机再制造生产线项目2个子项目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安装,其动力维修项目也已于近期动工建设;同时,园区内北航创新研究院及北航科技园项目、涡轮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与修复项目、增材科技项目、特种线束项目和航空零配件制造项目等多个产业项目也已全面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