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 概念后,全国两会期间,包括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等在内的多名 代表委员均表示,“田园综合体”可以“大胆去试”。
按照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2014 年乡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游客总量的 1/3,而近年来主要城 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更是高于 20%。在这种迅猛的发展形势下,简单的“吃农家饭、 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已难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新要求, 全面升级势在必行。集农业、文化旅游甚至地产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越 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相关的探索也早已如雨后春笋,比如江苏无锡市阳山镇田园东方项目打造的集现代农业、休 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湖南株洲市仙庾村耕食记的农耕文化创意农园,浙江宁波 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正在打造的以田园夜色为主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无疑,“田园综合体”的提出,将会进一步鼓舞各地“大胆去试”。但中机院以为,“大胆去试” 也要防止各类开发主体走偏,谨记“三不”。
其一,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田园综合体是一套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集中要素资源对乡村进 行整体的规划、开发和运营。在此过程中,应当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 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 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还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做 到充分参与和受益。如此一来,既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也充分保护了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其二,不能走向房地产化。“久在樊笼里”的城市居民,渴望“复得返自然”的农村田园风 情。对于乡村来说,唯有保留其原生态,才能达自然之真。“田园综合体”应尊重和发扬农耕文 明,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真正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 因此,它的核心产业是农业。当然,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和提升服务水平,必要的地产和基础 设施建设可以有,但应符合乡村肌理。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本身仍是乡村,而非大兴土木、 改头换面的旅游度假区,更非违法违规去搞房地产开发或建私人庄园会所。
其三,不能搞“千村一面”。传统村落多是积久聚居而成,在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各有 其原生态特色。建设“田园综合体”应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同质化 竞争。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居民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田园风光、 品味乡村土产、了解风土人情等乡村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有足够的空间在“特色” 上作文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信随着“田园综合体”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陶渊明式的田园式浪漫终将走进现代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