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加快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消费潜力,实现通用航空业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通用机场超过300个,通用航空企业281家,在册通用航空器1874架,2015年飞行量达73.2万小时。但总体上看,我国通用航空业规模仍然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展缓慢,航空器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通用航空运营服务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航空消费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为此,《意见》从以下五大方面对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作出部署:
一是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强化通用航空交通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短途运输,满足偏远地区、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鼓励发展公务航空,适应个性化、高效率的出行需求。扩大通用航空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公益服务领域应用,以及工农林生产应用。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体育以及互联网、创意经济的融合发展,引领新兴大众消费。
中机院解读:培育通用航空市场是针对我国通用航空的短板而提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
经统计,2014年年底,中国通航飞行小时数为58.94万小时,仅为美国的2.38%。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的通航航空器数量不足2架,同期美国每百万人拥通用航空器约700架、加拿大1025架、澳大利亚543架、德国266架、法国491架,巴西和南非分别为98架和225架。
扩大通用航空在多领域的应用,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及互联网、创新经济的融合,即符合形势需要,也顺应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是加快通用机场建设。统筹协调通用航空与公共运输航空,优化规划布局,合理确定标准,完善审核程序,分类推进通用机场建设,解决“落地难”问题。
中机院解读:过去一年,我国通用航空的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各地方也在党中央的号召下,纷纷出台通用机场规划:1月21日河南省发文,到2020年通用机场将达15个以上;6月5日重庆晚报讯,重庆市规划布局26个通用机场及起降点;9月22日湖北荆州“十三五”规划建设4个通用机场;9月30日浙江省发文,在2020年前投资80亿新建通用机场41个;10月16日江西省发文,在2020年前新建通用机场15个;12月25日广东东莞发文:未来15年将建7个通用机场;12月27日甘肃省发文:“十三五”期间将布局200个通用机场;12月30日河北省宣布到2020年通用机场将达30个以上。
虽然机场建设的步伐有所加快,但是也该清醒的意识到,我国与通航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据2015年统计的数据,中国通航机场(含临时起降点)仅是美国的2%,且也远低于巴西的2500、澳大利亚的2324和加拿大的1700。此次《意见》提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可以说是发展我国通用航空,缩短与他国差距的重要举措。
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制造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建设综合或专业示范区,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机院解读:我国自主制造能力相对滞后,通用飞机进口比例超过70%,由于机型分散,多种进口机型存量不足以吸引国外制造商在境内建立航材库和维修支持,需要赴境外维修或停机等待航材运输,造成生产、运营成本高昂。
今年以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以及对未来国家发展作出重要部署的两会,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模式,通用航空业的参与者需要予以重视。
四是扩大低空空域开放。实现真高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无缝衔接,简化飞行审批(备案)程序,明确报批时限要求,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机动飞行,解决“上天难”问题。
中机院解读: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全球通用飞行小时超过4000×104h,我国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4%,而我国通航飞行仅占全球不足1.5%。我国低空空域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2014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出台,对未来我国真高1000米(含)以下区域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在空域分类划设上,意见稿提出,低空空域将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报告空域以及目视飞行航线四大类:管制空域是指为飞行活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航空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空域;监视空域是指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航空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空域;报告空域是指为飞行活动提供航空气象服务和告警服务,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航空情报服务的空域;目视飞行航线是为确保航空用户能够飞到预定空域,且飞行人员在目视条件下飞行的航线。
此次出台的《意见》,是继2014年之后的又一次破冰之旅,标志着我国低空空域资源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将有助于通用航空业的推广,甚至也将有助于无人机行业的合法、有序发展。
五是强化全程安全监管。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通用航空联合监管机制,在方便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同时,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和执法力度,对通用航空器生产准入、适航管理、运行安全等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通用航空飞行安全有序。
中机院解读:通用航空业涉及诸多管理部门,任何一个部门的配合不力,都可能会影响到通用航空业的发展,因此明确责任主体、减少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和职能协调尤为重要。
今年两会期间,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通航领域的简政放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各部门协调进行,也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从而为我国通用航空业建立一个飞行常态化、便捷化的政策环境。
《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有较大提升,国产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机队中的比例明显提高。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