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院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机院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养老服务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同时也密切关系着各个国家各个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 并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而且构成结构复杂, 差异很大, 存在的问题也多样化。对我国来说,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背景分析

( 一)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背景分析

       
1. 高龄人口多, 老龄人口本身基数大。目前, 全球老年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就有中国。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等国。仅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各国总人口中也排在第四位。根据以上数字和中国国情, 说明中国老年人养老形势十分严峻, 发展养老产业已势在必行。

       2. 老龄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我国于 2000 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人口老龄化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并且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 在2010 年以后的二三十年里, 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3. “国未富, 民先老”—未富先老。自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家庭模式减小,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未来的家庭养老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我国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增长快, 而且呈现出 “未富先老”的特征。

二、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 政府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老年服务产品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 包括福利性、公益性和营利性三种服务类型。我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太重视此类产品, 开发的老年服务产品种类还较少, 应用的领域还很狭窄, 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 管理混乱, 没有系统性和条理性, 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和理论基础知识。再者政府的角色定位也不清晰, 使得我国老年服务产业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老年服务产业成为社会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 二) 养老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规模小

       由于我国的老年服务产业起步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 起步较晚, 所以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主体占有量较少, 使得养老产业化程度不高, 服务的标准较低, 规模较小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 三) 养老服务人员较少, 培训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制定颁布了养老护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已有一段时间, 并且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对被培训人员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但是至今我国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没有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没有形成标准而又完善的一套养老服务制度。

( 四) 缺乏有效的养老服务体制管理机制和配套设施

       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是一项重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又十分复杂的社会性工作。养老服务产业的建设虽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主管, 但是这项工作涉及到土地资源规划、公共消防等诸多部门。由于部门众多, 造成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 且关系复杂,使得众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相应的, 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就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 缺乏严格而有效管理力度。

三、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 传统的养老服务观念

       
从远古时代的中国到如今日益发达的中国, 是一直重视对 “孝”的继承和发扬, 养儿能防老的观念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形成和发展中传承下来的, 早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并且越来越根深蒂固了。

( 二) 养老人员的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在我国养老服务的方式还较单一, 而且大多数还都停留在最基本的生活照料上, 养老服务的水平普遍偏低。许多民办的养老院还处在投资兴建的基本阶段, 均缺乏系统的养老服务理论知识, 管理水平较低而且混乱, 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都使得养老服务的水平较低。

( 三) 医疗护理保健设施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健设施、设备还较落后, 有些已经破旧不堪, 不利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经济水平不好的社区, 只有简单的医疗室, 没有老年医疗护理专家的日常坐诊, 没有相关的医疗科室的设置, 不具备医疗急救的能力和提供专业护理的能力。

( 四) 资源供求失衡

       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 增长速度快, 并且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起步晚, 这都使得我国养老服务资源的供需不平衡, 拥有硕大的老年人口,却没有巨大的养老资源作后盾。此外, 城、市、县、镇、乡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协调, 公办民办养老结构失调, 全国养老床位的供求矛盾突出。

四、我国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除了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外, 还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保障制度, 转变社会发展模式, 慢慢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消费观念, 主要的发展建议有以下几点:

( 一) 加快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提升服务的水平

       加强有关养老服务、老年护理的专业教育培训, 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 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增设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 二) 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 强调政府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与政府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必须强调政府的责任, 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比如各级地方政府应将社会养老服务的设施、设备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规划的体系; 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贯彻落实好有关的财务税收制度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惠民政策。

( 三) 借鉴国外养老的成功经验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所谓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起步比较晚, 发展的经验不足, 基础薄弱, 使得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我国可以从国外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借鉴国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统一养老服务产业的标准、项目、管理制度和实施机制等。

( 四) 完善养老服务和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实现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完善发展, 就必须规范养老服务产业政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例如优化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环境, 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的标准、监管、引进机制、退出机制。规范养老服务的评估机制,对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 定期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考核, 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人员等级评定制度。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保证各层的信息上通下达。

( 五) 积极扩大养老服务试点, 使养老产业社会化

       首先, 我国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合理引导、降低税率优惠政策, 同时给老人提供无偿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场所, 积极有效地引导各级各类养老服务组织介入社区及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域, 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连锁经营体系。
 

上一篇:中机院专家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下一篇:通用航空再迎政策红利 航空产业链或步入升势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