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6日从开封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日前下达教育强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25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开封市3个教育项目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创下近年来开封市单批次教育类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规模新高。
据市发改委社会科负责人介绍,此次获批项目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聚焦教育薄弱环节补短板。在普通高中领域,祥符区第四高级中学将新建教学楼2.5万平方米,新增标准化教室60间、实验室12个,同步配备智慧教学设备;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计划建设学生宿舍楼1.8万平方米,配置床位2000个,彻底解决该校长期存在的"大通铺"住宿难题。两项目各获中央资金5000万元,资金量占全省本批次普通高中项目总投资的18%,凸显开封作为产粮大县在教育资源保障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职业教育领域,开封大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尤为亮眼。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中央资金支持4000万元,拟建设智能制造、数字文创等5大实训中心,配套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等先进教学设备。基地建成后将与奇瑞汽车、中联重科等12家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每年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人次,服务郑开汽车产业集群和自贸区开封片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数据显示,此次资金落地将带来显著效益:三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中央资金撬动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达1:1.57;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高中学位2400个,改善1.2万名师生教学环境,职业教育实训工位扩容至5000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尉氏县、祥符区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此次突破性获得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标志着国家在保障产粮大县教育公平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市发改委主任透露,此次申报成功得益于"三个超前"策略:超前半年建立教育项目储备库,动态储备项目21个;超前对接省发改委规划处、投资处,精准把握国家资金投向变化;超前完成用地预审、环评等15项前期手续,确保项目达到"即报即审"成熟度。申报过程中创新采用"部门联审+第三方评估"机制,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联合审查项目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量化测算。
为确保资金效能最大化,开封市已建立"双督导"机制。市财政局将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监管系统,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市教育局成立专家督导组,对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跟踪指导。目前祥符区第四高中项目已完成施工图审查,预计4月底启动招标程序,确保2025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教育界专家指出,这批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多重叠加效应:一方面通过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可减少每年约800名优质生源外流;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推动开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匹配度提升35个百分点。据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为开封市节约教育财政支出4200万元,带动校企合作科研经费投入超亿元。
下一步,开封市将以此为契机,启动教育基础设施提质三年行动,规划建设郑开同城示范区职教园区,谋划智慧教育云平台等17个新基建项目。同时建立中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将项目完工率、设备使用率、人才就业率纳入考核指标,真正实现"建设一所学校、带动一片区域、服务一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