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能降碳专项第二批的结束,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机会——“两业”专项第二批

“两业专项”是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专项。这一政策旨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将结合最新政策文件,详细解读“两业融合”的重点领域、申报要求及实施路径,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
一、政策背景与意义
1. 政策依据
- 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产业〔2019〕1762号),提出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 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产业〔2021〕299号),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方向和实施路径。
2. 政策意义
- 推动“两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 通过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5年重点领域支持方向
1. 重大装备“国货国用”
- 支持方向:大型石化装备(如聚烯烃挤压造粒机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设备)和大型冶金建材装备(如低碳高炉工艺装备、高性能玻璃成套装备)。
- 技术要求:需提供装备智能化改造方案,如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或全生命周期运维平台建设。
2. 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提升
- 支持方向:化工新材料(如高性能合成树脂、橡胶、功能性膜材料)、金属材料(如小品种特殊钢、紧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纯石英材料、新型胶凝材料)。
- 研发要求:需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核心发明专利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
3. 临床急需创新药产业化
- 支持范围:恶性肿瘤、重大慢病治疗药物,改良型创新药(如微纳米缓控释制剂),以及3D打印植入器械、智能网联诊疗设备。
- 阶段要求:需完成Ⅱ/Ⅲ期临床试验,并提供药学研究、中试验证等全流程技术文件。
4. 三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
- 核心项目:支持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质检中心、质量认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和重大中试基地。
- 服务能力提升:强化工业互联网在原材料和装备行业的应用,推动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数字服务基地建设。
三、申报雷区与实战策略:如何一次过审?
雷区警示
材料矛盾:财务数据与审计报告不一致(如湖南要求附第三方审计报告)。
技术重复:方案未突出智能化/绿色化突破(参考泉州“智改数转”标杆企业标准)。
资金滥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湖南明确限定为公益性设施)。
申报策略
资质优化:优先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资质(如深圳要求申报主体营收超5亿元)。
材料打磨:
技术证明:提交发明专利或国际标准参与证明(如新材料项目需突破“卡脖子”技术)。
融合路径图:明确智能工厂建设节点(参考泉州数字化标杆企业要求)。
流程把控:
线上填报: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提交(湖南要求同步推送项目代码)。
线下报送:纸质材料需省级发改委盖章,附第三方审计报告(深圳要求提前3个工作日提交)。
四、政策红利最大化:企业如何借势布局?
区域联动:结合京津冀、长三角产业规划,申报跨区域产业链项目(如湖南支持设备更新与两业融合协同)。
技术整合:联合上下游企业(如新材料+装备制造),提供协同研发案例。
长期跟踪:关注政策动态(如2025年新增“服务型制造”试点),提前储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