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解析了中央预算内投资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的政策背景、总体框架、重点领域投资方向与效益分析、投资项目要点、谋划策略、申报流程以及案例分析。通过对《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详细解读,结合2025年乡村振兴领域的新变化,全面阐述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路径,为相关项目申报单位和管理部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01 背景与政策框架
(一)政策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产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为加强和规范乡村振兴领域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综合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制定了《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二)政策框架
管理办法以《政府投资条例》《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了乡村振兴专项中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申报、审核、下达和监管等环节的管理要求,贯彻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坚持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责任相统一,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02 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总体框架
与重点领域
(一)总体框架
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遵循公平公正、程序完备、综合监管的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专项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组织实施,主要用于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原则上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专项实施期限原则上为5年,如实施期满仍需继续执行,需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申请设立。
(二)重点领域
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支持两个领域:和美乡村建设方向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和美乡村建设方向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省份,聚焦未来将长久存续、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优先支持集聚提升类村庄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重点支持依托当地农业农村资源,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乡村多元价值,联农带农机制健全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03 和美乡村建设的投资方向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方向
和美乡村建设方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以下建设内容:
1. 村庄公共设施:包括村内道路、公共照明、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整村或联村集中式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以及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管道建设。
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活垃圾转运、处置设施建设。鼓励集中建设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效益分析
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1. 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建设村内道路、公共照明、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 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将有效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产业发展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吸引投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农民收入增加: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04 重点领域投资项目要点
(一)和美乡村建设项目
1. 项目县投资规模:每个项目县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不超过8000万元,其中,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300万元,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500万元。
2. 项目选取:要选择农民建设意愿强烈、产业基础好的集聚提升类村庄,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补齐和美乡村建设短板。
3. 建设模式:可采取专业化、市场化方式,也可通过村民自建等方式组织实施。要探索健全完善财政补贴、村集体经济组织付费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1. 项目县投资规模:每个项目县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不超过4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总投资的50%。
2. 项目类型:重点支持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链延伸、农文旅融合、产城(镇)融合等类型项目。
3. 项目建设要求:项目建设区域必须边界清晰,重点突出,在空间上适当集聚,功能上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安排不得与其他农业农村投资建设项目重复。
05 谋划策略
(一)加强项目储备
地方各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储备,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要求和技术规程规范,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达到规定的深度和要求。
(二)创新建设模式
要创新和美乡村建设管护机制,积极调动村民和经营主体力量,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管护机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要聚焦种养循环、农业产业链延伸、农文旅融合、产城(镇)融合等类型,在县域内合理布局。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
各地应根据当地政府投资能力,统筹采取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合理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06 申报流程
(一)投资计划申报
和美乡村建设方向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请报告,由省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报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请报告,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投资计划报送单位要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二)投资计划下达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和美乡村建设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下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省级相关部门要在收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文件10个工作日内转发下达投资计划和绩效目标,并及时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填报信息。
(三)投资计划调整
投资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得调整。因个别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建设或者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发生较大变化等情况,确需调整的,原则上仅限在本专项支持方向内调整项目。调入项目应符合支持方向要求,能够及时开工建设或已开工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不应超过按标准计算的规模。
07 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省某县计划实施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项目涉及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000人。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村内道路硬化、公共照明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二)项目谋划
1. 项目选取:选择农民建设意愿强烈、产业基础好的集聚提升类村庄,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补齐和美乡村建设短板。
2. 建设模式:采取专业化、市场化方式组织实施,同时积极调动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
3. 资金筹集:中央预算内投资15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500万元,村民自筹200万元,合计2200万元。
(三)申报与实施
1. 申报流程:由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报送投资计划申请报告。
2. 投资计划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省级相关部门在收到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转发下达投资计划和绩效目标。
3. 项目实施:项目于2025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12月竣工。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计划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四)效益评估
1. 基础设施改善:村内道路硬化、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完成后,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2. 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有效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3. 产业发展促进: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了多家企业投资,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农民收入增加:项目建设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