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分析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上海市在装配式建筑上走在国家前列,并且在逐步提高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要求。目前上海新建建筑的预制率已经不小于40%了。
(一)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从住宅产业化入手,探索推进本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二)竣工面积
2014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达到312万平方米,较2013年翻了一番;2015年落实装配式建筑近6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总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
(一)《关于推进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划,到201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
(二)《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 2020年发展规划》
1、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筑。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或装配率达到60%以上。外环线以内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100%采用全装修,实现同步装修和装修部品构配件预制化。
2、示范目标
“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城市。培育形成2-3个国家级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工业化产业联盟。
3、产能目标
“十三五”期间,实现上海地区装配式建筑工厂化流水线年产能不小于500万平方米。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扶持政策
目前上海市装配式建筑项目优惠政策主要有现金补助和容积率奖励两种。
(一)1000万
对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及以上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
(二)3%容积率
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装配式建筑外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重点项目
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以“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2年2014年共确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住宅示范项目17个,示范项目建筑面积达到约87.77万平方米,其中11个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25%及以上。
典型示范项目中,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投建的浦江瑞和新城,其中试点住宅预制装配率达到50%-70%,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
上海市部分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率情况汇总如下:
2.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分析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的大板建筑“突然死亡”之后,全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15年左右的“停滞期”。2007年开始,北京市结合一些试点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优化、完善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并编制了一批国家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
从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研发试点阶段(2007- 2009年);优化完善阶段(2009-2013年);体系成熟、全国推广阶段(2013-至今)三个阶段。
(二)竣工面积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有60余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采用了装配式剪力墙。到2015年12月,建成了近20个装配式建筑工程,总建筑规模超过150万m2。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纳入实施住宅产业化计划的项目累计超过1800万平方米,已完成和在施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约300万平方米。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
(一)主要目标:
1、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
2、到2020年比例达到30%以上;
3、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本市重要建造方式之一。
(二)实施范围
1、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2、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3、在招拍挂环节,按区域和建筑规模提出装配式建筑要求;
4、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应采用钢结构建筑。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配套产业
(一)获批住宅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获批5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北新建材、北京金隅、博洛尼装饰、北京住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形成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龙头企业。
(二)预制构件
目前北京市已入部品目录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9家,产能64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