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专项债券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创新实践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广州市财政局披露的《2025年市级第一次预算调整方案》显示,该市拟在本级新增专项债券72.5亿元资金中,安排20亿元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这一举措标志着继北京、江苏等地之后,又一重要城市加入了专项债券创新应用的行列。
广东省财政厅下达广州市2025年正式批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376.7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76亿元。市本级债券资金72.5亿元主要用于落实省市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安排,涵盖教育体育设施建设6.6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0.9亿元、医院领域建设8.1亿元等多个民生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中首次安排的2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投入,为地方财政资金运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政策框架实现重要突破
专项债券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政策变化源于管理机制的重大调整。2019年,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这一限制在很长时间内制约了专项债券的应用范围。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实现了政策框架的重要突破。新政策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政府投资基金未被列入"负面清单",为各地探索专项债券新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这种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严格禁止转向创新性融合,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运用提供了更大弹性空间。
多地实践形成示范效应
北京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债券投向政府投资基金的探索实践。今年6月,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成功发行,期限10年、利率1.79%,资金全部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由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导,总规模从1000亿元扩容至2500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七大未来产业领域。
江苏省同样积极跟进这一创新模式。8月6日,江苏省财政厅披露的《江苏省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显示,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这些实践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推动了专项债券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基金通过"母基金+子基金"模式运作,预计可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规模超千亿,显著放大财政资金效能。这种模式既借助市场化机制筛选项目、分散风险,又把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向效率更高、回报周期更长的产业赛道,实现资金在时间维度上的跨期配置和在主体维度上的杠杆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