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专项债咨询 > 政府专项债百科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以期待哪些方面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02  点击:12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再度发力(初始规模或为5000亿),我们认为其不仅将延续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还会将资金精准导向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既注重短期需求的提振,也着眼于长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及经济新动能的培育。

本文通过复盘历史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当前宏观经济周期中的资金投向及潜在影响。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准财政”工具,在有效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显著撬动社会投资方面展现出“压舱石”作用。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再度发力(初始规模或为5000亿),我们认为其不仅将延续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还会将资金精准导向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既注重短期需求的提振,也着眼于长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及经济新动能的培育。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成功经验:准财政工具发力,有效提振了基建投资增速。


一、规模与资金来源。2022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用于补充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后续在经过扩容后共计实现了7399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支持了超过2700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二、用途与资金投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市政产业园等领域。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动下,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上升至11.5%,为近年来的最高增速。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或为5000亿:后续存加码空间。


根据宜宾市国资委官网上发布的内容,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规模将在5000亿元左右,这一规模虽然低于2022年的7399亿元,但考虑到2022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最初设立时仅有3000亿的规模,而后逐步扩充至实际7399亿元的实际资金支持。对于本轮而言,若下半年经济压力有所抬升,或是外部扰动进一步加剧,则今年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同样存在进一步加码的可能。


投向领域:除传统基建外,还将包括科技创新、消费、外贸等领域,并将与央行结构性货币工具协同发力。


结合全国各地近期召开的政策宣讲会、项目申报对接会等释放的信号,我们认为,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一方面将延续2022年对传统基建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还会有更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行业以及民生和外贸领域,不仅重视短期需求的提振,还将注重长期发展竞争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27.18万家,获贷率为49.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6个百分点,金融资源正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扩大消费:或与央行新设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协同。


我们认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通过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及促进文体、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方式来提振内需,用于以旧换新的特别国债规模也存在加力扩围至服务消费的可能,服务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有望进一步加强。


稳定外贸: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稳定外贸有助于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稳外贸的支持,可能体现在对出口导向型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以及相关物流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上。通过提供较低成本的融资工具,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国际市场波动、贸易摩擦以及汇率波动带来的挑战,提升其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结论:

2022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直接补充项目资本金,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展望2025年,尽管本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规模或不及2022年,但其后续存在扩容的可能,对基建、科技创新、消费以及外贸等领域的精准支持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节奏与预期不符;海外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自治区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下一篇: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方案征求意见 多地密集部署项目储备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