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直接决定园区的成败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2-06  点击:401
园区在制定产业规划和定位时,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前置产业研究和区域分析工作,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这样后期的招商策略、载体空间、运营体系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容易落地,园区才能在开局阶段走好、走稳、走顺,真正打开园区的未来发展空间。

招商道路千万条,园区定位第一条。根据我们对部分经营困境的产业园区的统计分析(样本大概300多家),80%是因为前期没有认真做定位工作甚至是没做。这些园区的基本操作流程都是这样的:拿地—规划—建设—招商—招不到—傻眼了。园区招商之始,在定位。产业园区招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前端的定位。如果定位做好了,园区后端怎么做怎么走,只要不作死,基本都不会偏离航道;但是前端定位要是定偏了,后端就颤颤悠悠、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所以对产业园区的前期定位,一定要做大量的调研,这绝对是要花大力气做的事情,前面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每个园区的发展模式都不同,无法抄袭,再加上客户是产业链上的B端企业,产业结构、分布、基础,客群特征、客户需求都是隐形的。也就是说你拿地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客户在哪儿,卖给谁,他们长啥样,到底核心需求是什么?所以如果不做精细的调研定位,直接设计开工的话,等于闭着眼睛瞎撞,把命运交给运气。通过对全国产业园区的招商情况进行统计,“园区招商不好,60%的原因是因为定位错误!”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替招商不好的园区找借口和理由,事实上,只要是做过园区招商的都深有体会。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招商团队都是园区项目的背锅侠!园区运营商前期为了拿地,定位的产业一般都满足领导高大上的诉求,而罔顾产业基础和市场及客户需求。区位明明只适合做厂房,非要做科技园,非总部基地不干。当然从账面上来算,肯定是科技园和总部基地的盈利会更高一些,但关键是你的区位和产业基础都不足以园区的招商落地呀!怎么办?慢慢熬呗,等待区位成熟,地价增值。有钱的熬过去了,但是大部分呢,熬着熬着就死了。因此,无论是政府的招商,还是园中园的招商,都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很多园区的情况都是如此:园区拿地的时,招商团队不在;产业定位时,招商团队也没介入;产品规划时,招商团队更没有参与,但到了最后招商的环节,却让招商团队把园区项目的销售业绩全部搞定!最要命的是,很多园区的定位、产品规划在前期决策时就弄错了,然而最终都让项目总监、招商总监、招商团队背了锅。而且整个园区从前端到末端,只有招商才产生利润,其他所有环节都是成本,招商团队等于是扛着整个公司的命运和希望在前行,压力肯定山大。其实,园区招商的江湖之所以水深浪急、盘根错节,归根结底出在两个问题上,信任成本和信息成本。信任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制度的匮乏和不确定性,招商人员逢项目就讲“一事一议”,看起来是表达重视,实质是信息的不透明和制度的不规范。信息成本过高,折射的是行业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产业规划和招商团队的知识储备,讲通俗点,就是不专业。例如团队不专业,没有系统不知道怎么干!园区招商的三个重要环节,就是定位、营销和招商。因此,在招商中,园区必须高度重视定位和营销,哪怕这个过程是既痛苦又花钱,但是不干就有风险,政策坑,市场坑,客户需求坑,一个个接踵而至,甚至在园区定位上的一个细小偏差,有可能就要了整个项目的命。】


“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担负着聚集产业资源、提升产业能级、构建创新生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山东目前拥有各类产业园区总数达到6304个,在产业园区规模上仅次于广东省(15615)、江苏省(8848)和浙江省(7172)。


今年4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非常重要的

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直接决定园区的成败

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直接决定园区的成败


基于龙头企业的园区定位

产业链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如果园区已经有了一家龙头企业落地,自然会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聚集过来。


园区定位的细分赛道的产业链能否做强做大,关键还是要看赛道上火车头的拉动能力,因此园区要把龙头企业的导入和扶持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着力点。


积极引进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发挥其在产业示范、辐射、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方面的带头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聚集,扩大产业聚集规模,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是一旦龙头企业倒闭或者退出,对园区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 1个园区产业评价筛选工具


产业的概念和边界有大有小,既有一级产业,也有二级产业,那如何筛选评价出真正适合园区的细分产业呢,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好用的产业筛选模型。


这个模型中有七个要素,分别是产业成长性、产业前景、技术能力、竞争生态、政策支持、区域适应性和园区匹配性。


每个要素占据不同的权重,我们对需分析的产业类别进行打分,加权平均后总得分的高低决定了这个产业类别对于园区发展的重要程度。


其中——


01.产业成长性指的是产业的成长速度;

02.产业前景指的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规模空间;

03.技术能力指的是产业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要求和技术壁垒限制;

04.竞争生态指的是这个产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的竞争激烈程度;

05.政策支持指的是本地政府对该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06.区域适应性指的是园区所在城市是否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或具有共性技术的产业资源;

07.园区匹配性指的是当地园区是否存在明显竞争优势,是否具备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以文化创意产业这个一级产业为例,我们拆解出4个阶段15个二级产业类别,然后用产业筛选模型对每一个产业类别进行打分。


综合得分高的产业类别我们认为就是适合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要视为核心产业进行招引培育。


得分居中的产业我们认为是可选行业,可以作为机会行业进行关注。


得分较低的产业我们认为不适合园区的资源禀赋,不建议发展。


基于这个产业筛选模型的分析使用,我们就找出了真正适合本地资源禀赋、具有未来成长性并更容易形成集群规模的园区产业,并将有效形成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的园区产业体系,加之以有效的招商运营,进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区生态环境。


小结

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园区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路径,直接决定了园区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园区在制定产业规划和定位时,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前置产业研究和区域分析工作,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这样后期的招商策略、载体空间、运营体系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容易落地,园区才能在开局阶段走好、走稳、走顺,真正打开园区的未来发展空间。


上一篇:重庆:高水平规划建设枢纽港产业园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一篇:产业园区应该向哪几个方向升级?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