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四川宜宾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1-09  点击:4714
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突破、梯次实现、全面推进,才能推动全市农业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发挥好农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贡献现代农业园区的力量。

  宜宾作为农业大市,当前已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只有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突破、梯次实现、全面推进,才能推动全市农业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发挥好农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贡献现代农业园区的力量。


  (一)提高站位,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目标

  要提高对农业园区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认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目标任务。宜宾市处于云贵高原末端向四川盆地底端延伸的过渡地带,山区多,立体气候明显,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突出,但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是农业大市,但大而不强。应根据这一特殊市情,进一步理清宜宾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围绕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及宜宾“5+2”及肉牛、家禽、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核两区”(一核:“宜长兴”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两区:“沿江平丘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南部山区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产业布局,坚持政府引导、主体推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分类指导、因园施策,市场运作、农民主体,装备现代、科技创新的原则,打造建设高标准、治理集约化、产业链条化、主体集群化的产业兴旺引领区;整合信息、资本、人才等要素打造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科工贸、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多主体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区;发展立体循环绿色农业,提升园区效益和竞争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市按照省、市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因地制宜建成县级以上园区150个,其中: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林)业园区2个,省星级现代农(林)业园区27个,培育市级现代农(林)业园区66个;到2030年,建成县级以上园区260个,其中: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林)业园区5个,省星级现代农(林)业园区40个,培育市级现代农(林)业园区100个;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域产业园区化,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突出规划引领,聚焦提档升级

  推进《宜宾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指导区县完善县级园区发展规划。市县两级要对标国家级省星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标准,逐年制定创建方案。着力克服县域、镇域行政界线的束缚,将各“产业孤岛”整体连片成规模打造大型主导产业基地,提升产业聚集度上狠下功夫,重点发展产业集聚型全产业链园区。明确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分析发展前景,分门别类确定新兴培育型、提升创建型、转型发展型园区,压茬推进,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阔片成带、集带成面,形成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的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等于全县平均水平30%、产地初加工率达到80%以上等指标,布局精深加工、创新创业、科研孵化、电商物流、营销展示为主的核心区;布局农旅融合、文化康养为主题的特色体验区;打造设施高标准、产业立体绿色循环、“四新五良”技术应用健全,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为展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宜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建议


  (三)延伸加工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用工业理念做优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立完善宜宾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基地就近配套农产品初加工,保障初级产品供应;重点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明确入驻园区享受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填补重大发展项目空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特别优惠政策;推广三江新区“双城”发展中“交钥匙”的建设模式,为精深加工企业解决建厂困难;指导配合企业做好环评等工作,为企业创建服好务。发挥酒、竹、茶等“5+2”特色农业产业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如酿酒专用粮产业重点以建设五粮液工业园区为基础,在翠屏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等打造专用粮种植酿酒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一产专用粮种植,二产白酒加工,三产田间农耕体验、白酒制作工艺观摩格局。茶产业以建设金秋湖茶叶特色小镇、川红小镇、早白尖园区等为基础,茶传统加工业、精深加工业、文化休闲旅游业“三位一体”的茶业与茶旅产业体系。竹产业以建设翠屏区长江竹产品科技园、南溪区裴石竹浆纸工业园,竹海镇、双河镇、僰王山镇、仁和镇、商州镇、龙华镇等工业园区和特色小镇为基础,建设一产现代竹林基地、二产粗加工及精深加工园区、三产竹生态旅游的竹林、竹工、竹旅产业体系。蚕桑产业以珙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和高县嘉乐镇、兴文县周家镇等特色小镇作为发展基础,一产桑树种植、蚕养殖;二产蚕丝纤维、纺织品精深加工;三产蚕桑宴、生态旅游、服装制作观摩,形成桑茧丝绸服旅一体化产业体系。油樟产业以环金秋湖现代林业园区和特色小镇樟海镇为发展基础,利用好“宜宾油樟”国家地理标志,围绕“樟之宜”品牌发展一产油樟种植、二产绿色加工、三产康养旅游,构建樟林樟工樟旅产业体系。生猪产业以推进南溪区德康300万头生猪养殖及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汇集巨星集团、正邦科技、温氏集团等龙头带动,构建生猪种养循环绿色发展体系。水产产业以江安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种苗选育基地与扩繁基地为发展基础,一产生态养殖、二产分级筛选包装、三产康养餐饮、博物文旅等,构建水产养殖加工休闲旅游产业体系。肉牛、家禽、水果、中药材等区域性特色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专业化实施产业链建设。


  (四)加强龙头培育,强化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整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量,尤其是五粮液、宜宾纸业、川茶集团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与园区建设深度融合,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全产业链型现代农业园区。以实施“排头兵”工程、品牌战略、提高开拓市场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扶持“5+2”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特色农业市场主体格局,构建九大特色农业企业集群。抓实五粮液带头建设酿酒专用粮园区;做强兴文龙凤竹业、盛园食品等,大力发展林竹制品、食品精深加工;加强川茶集团、川红茶业集团等创新研发市场开拓;加强智溢丝绸、立华蚕茧公司等做强茧丝绸,开发新产品;加强石平香料公司等樟油精深加工;加快德康集团生猪精深加工新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抓好江安鳗鱼、群星渔业等特色水产企业培育,推动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促进宜宾市现代农业园区由市级跃升省级、省级跃升国家级,扩大影响力。


  (五)突出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提升园区效益

  加强农业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以“省级公共品牌+市级公共品牌+特色产业品牌+企业知名品牌”重点打造宜宾早茶、四川红茶、李庄白肉、筠连肉牛、宜宾油樟等品牌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重点推进酒、竹、茶园区的市场宣传,强化园区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在华东(上海)、华北(北京)、华南(深圳)等地建立宜宾农产品品牌宣传营销中心,扩大宜宾农产品的知名度。由各园区提供全竹宴、全牛宴、全鱼宴等地道食材,组织开展“宜宾味道”品牌标准化推广活动。积极利用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竹产业国际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利用农村电子商务、视频直播、高端定制、团体体验等新模式、新业态,带动园区农产品销售,将产品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擦亮一批“川字号”“宜字头”的农产品品牌。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现代化水平

  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园区设施现代化。一是在交通运输规划项目落实上,着力把现代农业园区与区域中心县市及各区县特色小镇和高速公路、高铁、航空、航运串联形成大环线,大力推进村道优化尤其是园区窄路加宽和产业路、生产便道、乡村旅游路等项目落地,加强农机下田、林区道路布局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高效运输保障能力,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大力发展先导性支撑产业。加强园区冷链、冷藏、烘干等设施建设,开展需求调查和测算,逐年布局烘干冷链加工体系。依托宜宾市农科院、先正达公司合作为基础,大力发展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研发和应用,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推广丘陵、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的改进、示范、推广和应用,对园区经营主体购置现代农机装备,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加强园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旱能灌、涝能排的防灾减灾能力,夯实水利基础。四是在园区先行先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新基建”,打造通畅、可信、透明的农产品生产链、农资供给链、产品流通链、银企金融链,推动园区与乡村的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民生活全面提升。


  (七)深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运营机制创新,完善园区利益联结机制。围绕“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探索国有农业投资平台公司入股和村集体经济入股园区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政府主导、企业引领、协会联接、农户参与、金融支持、基金兜底”六方合作机制,形成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把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作为项目支持的前提条件,强化利益联结,让园区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建立特色农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生态保护与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如协调解决长宁县竹海自然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竹林的开发利用问题;油樟产业优势区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属性问题;创新探索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模式,正确处理好特色水产养殖与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十年禁捕”之间的问题;基本农田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之间的问题、生猪肉牛发展与环境面源污染等重要问题。三是建立特色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材料供应企业及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机制。强化经济合同严肃性,建立相应仲裁机制和调控机制,切实解决如宜宾酿酒专用粮生产企业与酿酒企业严重脱节等问题,以达到用宜宾优质专用粮酿优质宜宾酒的目的。继续深化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发展及宅基地改革。



上一篇:四川宜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下一篇:2022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园区名单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