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岚皋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岚皋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现代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1 岚皋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成效
岚皋县立足于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基础,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功能拓展,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推动园区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增收”为目标,以“壮主体促规模”为重点,按照“扩规模、强产业,抓科技、提特色,延链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绿色兴园、创新活园,以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建成了一批优势产业积聚、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县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1.1 园区数量稳步增长
截至 2022 年,岚皋县已成功培育现代农业园区 176 个,其中省级园区 1 个,市级园区 44 个,县级园区 131 个。全县园区规划面积 1.33 万 hm2.已建成 1.11 万 hm2.
1.2 园区产业初具规模
岚皋县按照“一园一业”、“产业强园”目标,着力构建五业为主、多业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畜牧、魔芋、茶叶、核桃、渔业五大传统产业稳步扩大,目前各园区共发展魔芋基地 6269.8hm2、茶叶基地 5269.3m2、生猪养殖 20000 头、核桃基地333. 5hm2、大水面养殖 400.2hm2.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建猕猴桃基地 800.4hm2、富硒脆李基 地 133. 4hm2、瓜 蒌 733. 7hm2、中 药 材 基 地1534. 1hm2、养蜂 6.4 万箱。
1.3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思路,各园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 +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园区+基地+农户”的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模式。
1.4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用于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园区环境。大力实施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和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装备建设,加快提升园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1.5 园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按照“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指导各园区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要求省级园区包联 120 户以上、市级园区包联 60户以上、县级园区包联 30 户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的方式,加大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目前,全县 176 个园区带动贫困户 8471 户 26910 人,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中稳定增收。
1.6 品牌打造成效明显
通过组织各园区参与农产品展示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岚皋农副产品的市场占用率,提升了“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地方品牌。成功创建“明珠”牌陕西省名牌产品,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陕西省名优产品“南宫山”牌富硒茶,其中龙安碧旋、巴山芙蓉、南宫银针、巴山毛峰四大品牌,先后荣获亚太茶茗金奖、中国食品工业优秀新产品、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奖等 50 余项大奖。绿水渔业现代农业园区被陕西省命名为多鳞铲颌鱼良种渔厂。
1.7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和绿色、有机生产原则,指导园区业主在生产过程中坚持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等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各园区成功申报“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 25 个,其中 2 家园区申 请 了 绿 色 食 品( 烛 山 魔 芋 粉、宏 大 猕 猴桃) ,5 家园区对 7 个农产品申请了有机食品( 野生采集猕猴桃、食用菌、黑木耳、葛根、葛根茶、鲢鱼、香椿) ,12 家园区的 16 个产品开展了有机转换认证,成功申报“岚皋魔芋”地理标志,辉宏、康泰两个园区的鸡蛋进入全国名特优新第二批农产品名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园区基础设施薄弱
岚皋地处秦巴腹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最高海拔 2641m,最低海拔 331m,自然条件较差。园区存在生产道路条件较差、网络电力供应不到位、供水灌溉设施不通畅、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猕猴桃和茶叶园区近几年因供水不足,导致大幅度减产。
2.2 园区建设规模较小
受资金投入限制,全县农业园区建设规模较小。在 176 个农业园区中,省市级园区仅有 45个,占比仅为 25.6%。全县大部分园区还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后期及深加工的较少,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仅有 32 个,占比 18.2%。
2.3 园区建设资金需求较大
受地理条件所限,农业园区建设成本整体偏高,建设周期长、利润低、回本慢,使得园区建设资金需求很高。例如,岚皋县金碧雲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在四季镇竹园村投资 1600 万元,新建茶叶基地 36.02hm2.改造低产老茶园 53.36hm2.新建茶叶加工厂房两座,办公楼、冷库等 820m2.建有绿茶、红茶生产线两条。园区建成后,每年还需投资 100 万元用于基地管理和劳务工资支出,但茶园需 5 年才达到丰产期,所以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很大。
2.4 自然灾害风险较大
由于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含量低,导致抗灾能力较差,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风灾、旱灾、倒春寒及洪涝等灾害,致使农业产业受损。去年和今年均出现了倒春寒天气,致使茶叶产业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且 2021 年 8 月份以来连续出现洪涝灾害,致使农作物受灾 757.39hm2.总直接经济损失达 721.83 万元。
2.5 农民参与度偏低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农业高新技术接受能力较低,大部分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积极性不高,更多的农民持观望态度,收益大多来源于土地流转租金,导致有些园区出现用工慌、劳动效率较低的问题。比如,民主镇田湾村香椿现代农业园区现种植香椿 113.39hm2.旺季一天用工需要 40 余人,但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现有农民老龄化严重,园区必须到外村每天车接车送劳力,工价高( 120 元/天) 、劳动效率低。
3 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统筹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要与本地“十四五”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城镇化建设等规划有机衔接。同时,规划时要明确园区的主导功能和附属功能,突出生产加工等功能,统筹布局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打造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促农增收的核心区、示范区。
3.2 加大投入,提升园区装备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等项目,持续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补贴上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突出短板相适应;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用活用好产业发展资金,采取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产业。贯彻落实好省市用地用电、金融信贷、税收优惠、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涉农项目,提高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装备水平,推进园区提质增效。
3.3 加强管理,完善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园区社会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模式,组织园区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加强园区自身管理,建立“产权清楚、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财务管理,提高农业园区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园区组织管理,发展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园区内外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四是完善产业体系,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建立完整、科学的产业体系,将产加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经营。
3.4 加强指导,注重人才培养
一是组织领导干部深入现代农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领导干部对现代农业的基本认识; 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现代农业园区的集成应用; 三是不定期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培训,加强现代农业园区技术型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增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者的认知能力与社会发展前瞻能力; 四是以多种形式组织农业专家深入一线宣讲国家对农村发展方针政策及现代农业知识,培养高素质农民,使其树立对农业发展的信心。通过对领导、管理及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的全方位培养,打造一个对现代农业具有高度认知的集体氛围,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3.5 加强领导,优化考核机制
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核机制,完善考核细则,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当年度的工作实绩。建立具体、量化的考评指标体系,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逐年度对照考核,量化考评。实行通报制度,开成激励机制和工作合力。每年就园区建设进行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作者:汪珍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