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特色小镇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 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青岛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规划2020年建成50个特色小镇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8-01-09  点击:638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精心打造特色的小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未来三年,我市将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关键,加快推进城镇化。

青岛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规划2020年建成50个特色小镇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精心打造特色的小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见》,未来三年,青岛市将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关键,加快推进城镇化。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大力吸引外来人口是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环节,青岛将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入手,加快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同时,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城边村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力争全部完成建成区内城中村改造。
 
  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加快取消购房面积、就业年限、投资纳税、积分制等落户条件,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户问题。完善大中专院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市、区(市)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管理制度,方便各类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落户。进一步简化落户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畅通迁移通道,实现具备基本落户条件的外来人口“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
 
  在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上,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培训6000人次以上。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允许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扩大参保覆盖面。
 
  在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上,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坚持“以人定地、地随人走”原则,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农民进城购买住房,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税收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区(市)对购房农民给予适当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和个体工商户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将分类推进。统筹考虑所在区位、集体经济实力、土地利用情况、资金平衡能力、村民改造意愿等因素,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同时,有序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集体资产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相分离。到2020年,全部完成城中村和城边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
 
  2020年建成50个特色小镇
 
  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主承载地,青岛将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助力城镇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建成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产城融合,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平台。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型城市培育为契机,对平度实施全方位扶持,到2020年把平度培育成为人口5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建设生态莱西,发展商贸服务、休闲体育和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带动莱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泊里新生小城市和李哥庄、姜山等重点示范镇建设,开展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到2020年,把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成人口超过10万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城市功能基本完善、产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强、就近就地城镇化成效显著的小城市,争取国家镇改市试点。
 
  以建制镇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和空间布局等因素,科学编制特色小城镇规划,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生活居住功能。到2020年,把35个建制镇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完善、社会事业进步的特色小城镇。
 
  打破行政区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围绕主导或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培育特色优势,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为基础,大力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5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产生活融合的特色小镇,其中省、市级特色小镇20个左右,区(市)级特色小镇30个左右。
 
  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人口的增加也对城市承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岛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网络、市政管网、医疗配套等领域全面升级。
 
  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提升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地铁、轻轨等新型公交体系建设和公交专用道建设,将公交向村镇延伸,提高公交通达率。推进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同步实施。2020年前,全市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高架路、轻轨、快速路和主干路网体系,实现与市域公路系统有机衔接。
 
  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实施既有路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力争新建地下综合管廊60公里以上。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和工业余热供暖,新建住宅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既有住宅逐步实施节能改造。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新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每个街道或按每3万―10万服务人口范围规划设置1所政府举办为主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青岛红岛经济区等新城区和平度、莱西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满足辖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上一篇:湛江有条不紊地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下一篇:浙江发布我国首个“特色小镇”评定地方标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