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十五五百科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9-10  点击:25
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协同推进算力建设;增强重庆西部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战略腹地。

一、 提升三大战略承载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

这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旨在通过深化区域战略,提升其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京津冀协同发展:

核心任务: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重点举措: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引进在京央企总部及子公司;共建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链。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核心任务:协同推进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重点举措:统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张江、合肥科学中心建设,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核心任务:对标世界一流湾区,聚焦规则互联互通和金融开放。

重点举措:建设“数字湾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贸易;深化金融开放,扩大“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举措。


二、 因地制宜,推动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战略,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1.西部地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光伏、农畜产品等特色产业,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2.东北地区:以现代化农业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航空、绿色石化、生物制造、工业母机、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冰雪经济。

3.中部地区:加快建设“三基地一枢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推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并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现状:已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2024年GDP占西部地区30.3%)。

规划: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协同推进算力建设;增强重庆西部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战略腹地。


三、 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差异化海洋经济圈

基于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的不同特点,推动形成陆海联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1.北部海洋经济圈(以山东为代表):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等产业。

2.东部海洋经济圈(以上海、浙江为代表):巩固海洋船舶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优势产业。

3.南部海洋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立足深海科技,加快发展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四、 特别关注:海南的独特优势与机遇

特别强调了海南作为最大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独特地位,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享有巨大政策红利和市场投资机遇。

体制机制保障:已设立“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省海洋厅”等专门机构,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产业发展方向: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海洋旅游文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化工。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海油气、深海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总结

“十五五”期间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 “核心引领、板块协同、陆海联动” 的立体化格局。其核心思想是各展所长、差异发展,避免同质竞争,通过优化布局来共同提升国家整体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


上一篇:编制“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关注哪些要点
下一篇:关于浙江省“十五五”规划的若干思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