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十五五百科

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需重点研究的领域任务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6-12  点击:134
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明确重点研究的领域任务,对于推动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将基于国家战略导向和地方实践需求,结合县域特色,系统梳理“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任务,旨在为县域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参考。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发展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县域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明确重点研究的领域任务,对于推动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将基于国家战略导向和地方实践需求,结合县域特色,系统梳理“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任务,旨在为县域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参考。  


  保障粮食安全  

—  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五五”期间,县域应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全链条管理,推进节粮减损。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强粮食储备和流通管理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粮食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在粮食生产、收获、储存、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技术和设备,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粮意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  

—  驱动农业转型升级   —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十五五”期间,县域农业应积极引入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程,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同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形态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农业形态。例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发展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  夯实现代化基础   —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十五五”时期,县域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增加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与县域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例如,针对县域内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开展示范推广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及时推广到农民手中。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在线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到县域工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在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县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例如,在山区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在平原地区可以发展优质粮食、蔬菜、水果等产业。同时,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业务,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例如,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统筹区域协同与城乡融合  

—  优化空间布局   —


统筹区域协同与城乡融合是优化县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原则。在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要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村庄分类整治

根据人口流动趋势,科学划定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避免“一刀切”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例如,通过建立城乡产业合作园区,吸引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跨区域协同机制

加强与周边县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共同打造农产品产业带,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等。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  

—  促进共同富裕   —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是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十五五”期间,县域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医疗均衡化

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农村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建设村级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互助养老+智慧养老”新模式。 


文化设施覆盖

整合县域文化资源,建设乡村图书馆、非遗工坊,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乡村治理数字化

推广“互联网+政务”,推动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治理透明度。    


  创新政策机制  

—  保障规划实施   —


科学合理的政策机制是保障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要加强政策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财政金融支持

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可设立县域农业产业化基金,引导政策性银行扩大农机购置、设施农业贷款贴息。   


创新土地要素配置机制

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跨村流转试点。建立县域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研究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广“土地银行”模式,通过托管服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人才引育机制

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吸引大学生、乡贤返乡创业,给予税收和用地优惠。 


考核督导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结语

县域“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领域任务涵盖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十五五”期间,县域应紧紧围绕这些重点领域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县域农业农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八大要点
下一篇:柴玮:“十五五”电力发展规划方向的思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