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相关动态

"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与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思路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8-18  点击:38
“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难点和突破口:具体如下:

一、“十五五” 物流发展的难点和突破口

(一)“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难点

一是发展路径依赖难。经济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发生重大转变,传统的依靠要素投入和发展产能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克服路径依赖和探索新路径。想靠过去的老路维持发展已不可能,连侥幸心理都不能有。有人说“抱团取暖”,但如果都凉了,抱团也没用。规划必须摆脱过去依赖增量的思维,不能再简单罗列几大园区、几大项目。但摆脱路径依赖后该怎么做,仍是困惑。


二是发展模式创新难。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在存量产业提质增效降本和产业运行模式创新层面开展工作,这些工作具备很强的组织性和政策创新性,工作难度巨大。要摆脱路径依赖,必须靠新模式形成发展动力。企业面临“改可能死,不改也死”的困境,而模式创新需要朝着挖掘存量经济潜在动能发力,将我国不足20%的资源增值率提高到欧美发达国家30%的门槛(美国部分产业达40%以上)。这种创新不是单个企业的管理或制度创新能解决的,需要整体生态,而生态不是自然生长的,是设计出来的,谁来设计是难题。


三是发展生态建设难。要反内卷,就要设计新生态,但新生态如何设计?新的产业运行模式的建立, 需要在具有强竞争性的市场中解决企业 、产业盈利能力问题 ,尽快摆脱“ 内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由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很难在既有运行模式下自然产生,需要依托各地资源禀赋进行产业生态研发,目前政府部门和企业缺乏这方面的工作机制和能力。


(二)“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突破口

一是供需适配提升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物流存量设施,要依托这些设施寻找区域化、网络化的物流需求,将需求与设施、装备再次匹配。匹配的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加价值链创造,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部内容——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领供给,实现供需在价值创造上的适配。


二是链条延伸集聚要素。适配需要链条延伸,即多个服务环节、产业环节一体化协作,而不是搞半年一次的招投标压价,那不是供应链管理。要素和需求扩张阶段不需要太多合作,但现在不合作、不共同创造价值就走不下去。近五年中央文件反复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枢纽组网扩大辐射。依托枢纽进行链条延伸和要素集聚,突破口在于枢纽组网和扩大辐射。从2018年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开始,我们就在践行这一理论,而理论能否立住,还要靠实践检验。


四是服务创新融合发展。要符合物流网络规模经济趋势,必须进行服务创新和融合发展。服务创新解决模式问题,融合发展解决生态问题,两者结合才能突破“十五五”物流发展的困境。


二、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和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形势判断

(一)发展判断

“十五五”将是我国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现代物流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供应链概念传入中国几十年,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发展可能从“十五五”才开始。过去我们虽搞了物流和供应链相关工作,但未触及本质。物流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一系列活动的系统管理,而现在才到了要与产业链协同进行系统管理的阶段。


(二)基本路径

以供应链为抓手,以物流与产业融合为方向,以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和提升产业发展价值为根本,加快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枢纽经济区是生态设计和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


(三)基本支撑

一是载体成网。我国物流载体设施包括各类园区、综合交通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物流载体网络。这理应承载最高水平的物流运作,为网络化物流管理、降本创值提供空间。未来园区还是那个园区,但经营模式必须改变。


二是技术成型。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广泛且成熟。电商和网购就是典型,用信息技术瞬间捕捉分散需求,支撑网络化、规模化物流运作。比如零散货物通过技术整合,即便单位运费高,分摊到每件货物上也很少,这正是网购和快递成功的关键。普通物流领域的车货匹配平台,也需向网络化物流组织迈进才能盈利。


三是经验积累。物流领域的要素配置、服务运营实践已很深入,积累了规模化运作经验,降低全链条成本、重构物流网络的时机已到。谁先成功,谁就能为后来者设置高门槛,最终我们也能像美国那样,用较高的服务价格提供同等规模服务,却保持较低的总成本占比。这其中,物流的合理化运作占比超过50%,远非产业结构因素能解释。


四是模式创新。生产、流通、物流企业协同创新已到关键期。各环节企业虽都困难,但重新设计一条产业链的物流运作,就能找到共赢之路。比如农产品过去要经4~5个环节到餐桌,现在通过技术应用可实现直达,中间利益由供应链共享。例如宜昌收橘子,用800公斤到1.5吨的无人机直接运到配送中心,企业能以高于市场价0.5元收购,农民和企业都赚钱,这就是模式创新的价值。


综上,建设物流枢纽经济区,吸引流量、要素和创新模式,形成特定区域内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是“十五五”物流发展的必答题。我们必须答好这道题,才能做好“十五五”物流发展工作。(来源于江苏物流产业,作者:汪鸣)



上一篇:七台河市召开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
下一篇: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调研“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