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根据现有基本情况的初步判断为,吴忠市依然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二产占比不高,一产占比依然超过10%,服务业占比不足40%;从二产内部结构来看,以资源产业和初加工产业为主,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驱动特征非常明显,没有一个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效应;从人均收入和投资来源结构等方面来看,如果去掉转移支付,经济不足以自给;从消费动力来看,如果没有大规模转移支付,消费增长也将乏力甚至为负数;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情况来看,以利通区为例,全市财政支出自给率不足20%,财政支出的自给率不足13%。
产业发展的亮点为,优势产业在国内具有竞争力,且培育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包括仪表、牛奶、盐池滩羊等,还有其他一些具有竞争力或者资源优势的产业有待培育。但是总体不是依靠技术驱动或者产业集群效应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另外一个动力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异常明显,而且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大量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短期效应明显,但是缺乏长期效应,没有造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吴忠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机遇
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十四五”期间影响全市最主要经济增长动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全面变化。基于现有调查资料的分析,高铁时代旅游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包括旅游人口数量增长、旅游人群结构变化、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带来旅游收入的几何级数增长,带动旅游服务设施利用效率提高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有可能进一步造成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健康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则可能造成就业环境提升,与本地资源要素和发展层次相匹配的相关产业则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因此,步入高铁时代的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是吴忠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和机遇。
“十四五”时期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审议通过《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取得新进步、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些目标,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等各个领域,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主要领域和需要实现的关键目标,对引领吴忠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