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霞山区将继续发挥商贸集聚优势,打造更具区域辐射力的商业集聚区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8-31  点击:1405
霞山区是湛江市的中心城区,商业发展蓬勃。今后,该区将继续发挥商贸集聚优势,打造更具区域辐射力的商业集聚区。

突出“三大抓手”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霞山区五年的发展,可圈可点。“十二五”期末,该区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销售额均突破700亿元。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389.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52 46.05 53.43,经济社会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霞山区将继续发挥商贸集聚优势,打造更具区域辐射力的商业集聚区

        五年来,霞山区重点围绕“三大抓手”,持续用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路网体系逐步完善,新湖大道等9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完成10条市政道路“白改黑”、173条小街小巷改造,实现“城通村”道路路灯全覆盖。产业园区不断扩能增效,临港工业园和华港工业小区持续发展,共有在园项目(企业)43个,建成投产24个,形成了石化、大宗货物加工、农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三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三大产业蓄势起步。五年来,全区共引进项目111个,总投资562.7亿元;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36个,完成投资230.1亿元;渤海膨化大豆加工、普奥思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一期等一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营业)。城市加快扩容提质,“三旧”改造有效推进,鼎盛广场等7个现代商贸商住项目先后竣工,原点广场等18个项目加快建设,老城区逐步焕发新魅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生态文明村55条,占农村总数的85.9%;农村环境综合提升整治、农村水质净化工程等工作成效明显;数字城管中心建成运作,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全域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湾两岸”滨海旅游格局不断提升,五年来全区共接待游客237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4亿元。
 
        与此同时,霞山区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该区集中了一批中央(省)级科研机构、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及教育机构,有效促进创新平台发展和创新要素集聚。五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量及区属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获评量均居湛江市前列,饲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科研成果向国内领先水平看齐。201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671件、授权量777件,均居湛江第一。
 
        此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该区每年民生领域投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八成以上,其中2016年投入11亿元。劳动就业形势良好,“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一体化”创业扶持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居湛江市前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在湛江率先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过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打造创新之区转换发展动力
 
        目前,霞山区有全日制高校、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实验站、中国热科院研究所、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以及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发展基础厚实。
 
        下一步,该区将发挥优势,积极引进更多高水平研发机构,为霞山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支持企业设立高级别工程技术中心,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智慧产业城建设,打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实施“扬帆计划”霞山人才工程,充分发挥辖区高层次人才交流中心、行业人才培训基地等10个平台的作用,打造多层次、合理化的人才队伍;加快实施该区重点项目达产增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蓝色海洋综合开发“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构建科技型、临港型、都市型产业新体系;促进城市发展方式创新转型,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向节约紧凑和绿色生态转型,城市管理方式向政府、社会、群众共管转变。
 
打造临港产业区提升区域竞争力
 
        湛江港主港区、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均位于霞山区。接下来,该区将以此为依托,围绕“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主动对接招商局集团,主动做好项目服务,力争尽快取得实效;以湛江港培育南方铁矿石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区域性集装箱运输和保税物流中心等为契机,打造中国南方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引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北部湾经济大开发;依托霞山江南农副产品市场物流园、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广东天惠粮油物流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海产品批发中心。
 
        与此同时,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更具区域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区。重点做强做优产业平台,抓好临港工业园和华港工业小区的扩容升级扩能增效、基础和配套设施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达效、港产城联动等工作,将临港工业园打造成现代临港产业主阵地,将华港工业小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传统临港产业的科技、信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保税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和临港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大宗货物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做强港口现代物流集群,培育蓝色海洋产业集群,力争在海洋经济上形成新的增长点。
 
打造商业集聚区增强区域辐射力
 
        霞山区是湛江市的中心城区,商业发展蓬勃。今后,该区将继续发挥商贸集聚优势,打造更具区域辐射力的商业集聚区。
 
        该区将重点构建“四大商圈”集聚发展格局。提升人民大道南商圈,着力打造现代商业新标杆;完善滨海旅游商圈,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着力提升“一湾两岸”滨海旅游格局;加快建设屋山片区商圈,着力打造集展销、集散、信息和结算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宝满片区商圈,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的海港物流枢纽。
 
        在此基础上,推动商贸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打造辐射粤西和北部湾地区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商贸核心节点。主要是结合城市更新谋划、策划、规划建设新的商贸服务综合体、高端商城、五星级酒店等高端消费场所,稳步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做强做优专业市场、全面打响滨海旅游品牌,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集聚;加快商贸业态结构调整,引导鼎盛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材、家居等专业批发市场,法式风情街、民享商业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进行差异化定位,创新经营管理和业态模式;促进商业组织管理科学化、设施设备智能化、商业主体在线化、商业客体数据化和服务作业标准化,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建立信息、金融、技术、中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商业集聚的管理服务水平,为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温州装备制造短板如何补?核心技术激活“智造”能量
下一篇:沈阳市将培育10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明确提出五大路径促进转型升级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