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行走在“三河水”滋养的沽源大地,目及之处无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省级经济开发区内各入驻企业建设正酣;闪电河、大西洼等蔬菜市场内车水马龙蔬菜销售火爆,菜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县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启用,各大景区内游人如织……今年以来,沽源县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总体目标,大力挖掘园区、农业、生态和能源的品牌特色,工业经济、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和新能源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21566万元,同比增长22.2%,增幅居张家口市第一位,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成绩更加来之不易。
打造园区品牌,壮大工业经济
沽源县省级经济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发展规划,以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两大产业为支柱,不断壮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集马铃薯、燕麦、蔬菜和优质牛羊肉深加工、商贸物流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特色经济开发区。园区已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了起步区的“十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县城商贸机械物流南区、食品加工北区两个主园区的配套设施,另外,九连城煤炭物流区、小厂农副产品加工区、西辛营农副产品加工区3个拓展区的前期工作也已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达到13.77平方公里。同时,大力完善园区内物流系统、金融服务体系等配套产业,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达到21家,总投资规模43.77亿元,已投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459万元,同比增长10%,增幅位居张家口市第二。
培育绿色品牌,壮大现代农业
沽源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绿色农业品牌,先后建成小厂综合农业示范园、白碱滩设施架豆种植园、大其梁食用菌科技园等65个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了闪电河、五里桥、长梁沟3个双万亩节水示范区,大西洼、黄盖淖、二龙山3个万亩高效节水片区,全县高效节水面积发展到17.69万亩。作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沽源成功获得架豆、西兰花、马铃薯3个“中国特产之乡”称号,打造了“金莲川”“三河源”“塞北青”和“翡翠绿”等蔬菜优质品牌,鑫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通过了QS认证,京北富源、三源食品等企业开展了无公害、绿色基地认证。预计今年全县蔬菜产量可达90多万吨,实现盈利5亿元。另外,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206家,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点面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园区”覆盖体系。
叫响生态品牌,壮大旅游产业
沽源素有“京津花园”、“天然氧吧”之美誉,是集湿地、森林、草原、水源地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系统。近年来,沽源累计完成造林工程179万亩,各类草地治理工程102.4万亩,小流域治理154平方公里,改良坡耕地、盐碱地、水蚀风蚀地20余万亩,形成了以中部农田林网、沿边防风阻沙带、沿坝生物控制带,闪电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和葫芦河流域为核心的“一网二带三流域”生态格局。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该县以冰山梁旅游公路、闪电河旅游公路和草原天路为纽带,初步构建起宽领域、多元化的大旅游格局,每年吸引约100多万游客到此旅游度假、避暑观光。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该县严把环保关,在“三河”水源地带禁止开办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并先后关闭污染重、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26家,20多个污染大、环保不达标的工业项目未能落地。数据表明,沽源县水质达标率为100%,年平均空气质量状况为一级,达到一类自然保护区标准,今年7月份,在全省143个县区中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二。
抓好“风光”品牌,振兴能源产业
沽源境内适宜建设风电场面积1500平方公里,可开发风电容量340万千瓦。近年来,沽源先后引进河北建投、国华、华电、三峡新能源等十余家实力雄厚的企业,风电产业走出了一条由弱变强的“追风逐日”发展之路。全县风电、光伏装机总容量达到123万千瓦,年发电量21.6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11亿元。目前,全县已建成风电场13个,总装机容量113万千瓦,并网发电108万千瓦时。另外,为推动风能的就地利用,河北建投建设的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也已开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每年制氢1752万标准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在推进太阳能开发方面,沽源先后签订了94万千瓦的光伏开发协议。全县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其中,三峡新能源沽源大苟营5万千瓦光伏一期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今年预计开工建设15万千瓦,50多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另外,成功引进总投资3.4亿元的生物秸秆热电项目,年可回收利用秸秆、枝条24.75万吨,发电2.46亿度,供热60.48万吉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