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似乎让人看到古老繁华的邯郸城中,各路豪杰为创造丰功伟绩正在奋力前行。
现在,创造伟绩正在继续。河北港口集团贯彻“以港为基、跨区经营、多元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方针,合作建设邯郸国际陆港重大物流项目,使邯郸这个拥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此成为面向海洋的临港城市,10月28日,邯郸国际陆港正式开港运营、邯郸海关正式挂牌开关。
连海通陆,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
邯郸国际陆港是邯郸市政府与河北港口集团合作建设的重大物流项目,位于邯郸市邯山区南部,邯郸机场以北,南水北调总干渠以东,总体规划占地6000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目前已经完成邯郸陆港核心区起步区的建设。建成了20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及散杂货堆场,仓储库、会展中心和三栋办公大厦,完成投资10.5亿元。邯郸陆港已经初具规模。
“河北港口集团是在2011年基本确定‘连海通陆’战略的。”邯郸国际陆港董事长高天水告诉记者,通过发挥陆港的港口功能,服务于区域物流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
邯郸国际陆港以“面向海洋的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为开发建设目标,采取“平台+基地”和“仓储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思路,依托陆港联动便捷转换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的优势,力求扩大沿海区域的商务物流,促进国内外的物流园区和产业基地间的互动联系,加快区域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与战略转型升级,加速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为河北港口集团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转型升级,构建“节点式、网格化”集疏运体系
高天水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秦皇岛港以散杂货为主要运输业务,作为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中的主枢纽港,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晴雨表”。
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他们发现,以单一的散杂货业务为主,运营模式单一、经营业务狭窄,公司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河北港口集团果断决定发展集装箱业务、发展现代物流,把港口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融为一体,构建“节点式、网格化”的集疏运体系。
邯郸国际陆港是河北港口集团建设的首座内陆港,邯郸国际陆港所在的邯郸市邯山区,具有很强的区域和交通优势。河北港口集团将以邯(邯郸)黄(黄骅港)铁路为媒介,在符合条件的城市规划内陆港的建设。邯郸作为冀中南部的一个核心陆港,在邯长铁路、邯济铁路以及陇海铁路沿线上的天水、包头、西宁直至中亚边境,建立一批具有一定陆港功能的场站。
“之所以将发展的触角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是因为西部地区集聚着很多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产品和大宗货物。”高天水告诉记者,将在每一个地区设立一个陆港母港,通过散改集、杂改集作业,构建一条西部省区货物运输的便捷通道。
跨区经营, 构建冀南区域最便捷“新通道”
邯郸国际陆港是河北港口集团继曹妃甸港、黄骅港之后最大的投资项目,被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货运物流枢纽、河北省直管“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和邯郸市、邯山区重点项目。高天水说,邯郸是四省通衢之地,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能力使邯郸国际陆港有能力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高效的物流服务。
据高天水介绍,邯郸国际陆港建成后,以“仓储、运输、加工和集装箱化”为战术安排开展钢铁物流服务。在仓储方面,邯郸陆港建设通用型仓储设施,根据市场需求建设钢材专用库,注重开发吊装机具和卡具,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存储、装卸业务;在运输环节,邯郸陆港采用更加高效、成本更低且低碳环保的陆水联动、铁水联运,开展运输管理,立足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运输解决方案;在加工作业上,邯郸陆港从钢材剪切起步,逐步向机加工、压延、镀锌、成型、涂装等方面拓展;而集装箱化,则便于最终客户的提货、存储与使用。
邯郸国际陆港作为黄骅港在内陆延伸出的触角,以邯黄铁路为媒介,共同构建起冀南区域最便捷的“新通道”。高天水表示:“邯郸国际陆港依托陆港联动便捷转换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的优势,不仅降低产品企业的运输成本,还可提高区域内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港运营后的邯郸陆港,按照开通现货市场、进出口、港口与港口物流、跨区域园区物流、配送及综合服务五条通道和钢铁、建材、粮食大宗商品交易、报关、船贷、货贷、信息服务等十七项业务,拓展业务领域,扩大经营规模,当年经营额将突破20亿元,货物吞吐量将突破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