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28日下午,深入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动员大会在黄岛召开。
省委书记姜异康出席会议并讲话,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袁誉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省委常委、秘书长雷建国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主持会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巡视员王新怀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
姜异康要求,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青西新区建设发展。要坚持突出主题、统筹发展,牢牢抓住海洋经济这一主题,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实现陆海发展相促进、军民发展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和谐、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好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努力突破一批国际领先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核心技术;坚持开放带动、蓝色引领,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注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同时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为扩大开放创造有利的条件。
姜异康强调,青西新区建设发展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青西新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关部门要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新区给予积极支持。要强化协调联动,将新区建设融入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发展布局,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加快新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李群表示,我们一定勇担青西新区建设使命,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积极寻标对标,做到目标定位新、体制机制新、工作思路新、精神面貌新,勇当改革发展的“领头雁”“火车头”,争做扩大开放的“桥头堡”“主阵地”,努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上走在前面,在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上奋勇争先,在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上率先示范。坚持高水平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强基层治理,努力干出“新区速度”、调出“新区质量”、创出“新区标准”,再造一个激情创业的火红年代,再创改革发展的新地标。
会前,姜异康在黄岛会见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院士、专家代表。李群、张新起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本报记者)
1、发展之路
2020年,GDP达5000亿
经济发展设“三步走”目标,10月1日新区快线正式开通
9月 28日下午,在深入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动员大会上,青岛市委常委 、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 、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就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汇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目标: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200亿元,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到2024年国务院批复新区设立十周年之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相当于青岛市2013年的经济总量。
成立海洋经济咨询委员会
王建祥说,新区获批后重点做了六件事:一是编制了新区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了新区总体发展思路,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二是成立了海洋经济、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三是突破重点领域改革,按照“新区大整合、功能区扁平化、基层强治理”的思路,完成了新区体制机构调整;构建投资便利化体系,全部取消了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四是出台了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集中推进总投资2360亿元的250多个海洋产业项目,与国内外40多个教育、医疗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洽谈签约。五是创新社会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构建“大安全、大城管、大信访、大稳定”社会治理体系。六是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用“新黄岛、新开放、新梦想”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王建祥说,新区总体思路是: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
建国家海洋文化综合园区
王建祥说,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新区总体方案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布局,我们提出新区的发展愿景是: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重点实施六大举措:开放带动、文化引领、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生态优先、人才支撑。依托九大功能区,承接落实“五大定位”,辐射带动全域及周边地区科学发展。
王建祥说,在提升优势产业方面,根据新区的产业基础,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六大优势产业,航运物流向服务贸易转型,船舶海工向特种船舶、深远海装备转型,家电电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型,汽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机械装备向智能装备制造转型,打造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培育新兴产业。根据新区产业发展条件,采取引进、嫁接、裂变、融合四种模式,培育海洋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海洋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型、智能型、微纳型、服务型、融合型的现代海洋高端产业,打造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搭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十大创新平台,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三大要素平台建成使用;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引进中科院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海洋产业发展研究院、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等10余家“国字号”科研院所。
打造特色产业。依托城乡一体的独特条件,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依托军民融合的独特条件,发展舰载高端电子信息装备、船舶电子通讯和导航等军民结合产业。依托陆海统筹的独特条件,发展影视文化、度假旅游产业,建设国家首个海洋文化综合园区和陆海丝绸之路文化展示体验区,推进总投资500亿元的万达东方影都项目,举办青岛国际电影节,打造东方好莱坞、文化旅游岛。让西海岸新区成为率先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产城融合发展的领头雁。
10月1日新区快线正式开通
王建祥表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按照“一核双港、九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生态、智慧、幸福的美丽海洋新城,让西海岸新区成为人们圆梦的地方。
首先要建设生态之城。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建设生态城区、田园小镇,打造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的宜居新城,让绿色成为新区的底色,让生活走进自然。
打造智慧之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加快惠普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数据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打造幸福之城。把发展高端教育医疗作为吸引人才、服务大众的核心要素,引进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法国私立医疗协会国际医院、中信健康医疗城等一批高水平的医疗卫生项目,推进中德媒体大学、北大公学国际学校等一批高水平的院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超前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构建海陆空无缝衔接、便捷通达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10月1日正式开通新区快线,2017年建成新区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设立商事、知识产权等专业法庭
“新区的特质是新,我们将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以改革创新释放三大红利。”王建祥说,首先是改革红利,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限批清单、政策清单“四张清单”,设立商事、海事仲裁、知识产权等专业法庭,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区内九大功能区管理机构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
其次是开放红利。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和综合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争取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落户。前湾保税港区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启动42项改革试点,争取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再就是人才红利。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人才引进“百千万”工程,五年内引进培育300名以上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3000名紧缺人才,集聚15万名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创业,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建设千人海洋博士后科研创新孵化基地 、“千人计划”青岛创业基地和院士工作站。记者 郝园园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半岛官方网站
2、项目签约
英国精品医院拟选址小珠山
现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790亿,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将来都要造
9月28日下午,西海岸新区举行了部分项目集中签约暨科研机构揭牌仪式,为12个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科研院所和园区揭牌。记者了解到,现场签约的12个项目总投资790亿元。近期集中签约项目共计121个,总投资 2100亿元 ,涉及蓝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其中海洋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 730亿元,占全部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12项目总投资790亿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期集中签约项目共计121个,总投资2100亿元,涉及蓝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其中海洋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730亿元 ,占全部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现场签约的12个项目总投资 790亿元,其中8个项目做了具体的介绍。
1.兰石石油钻采装备项目。总投资21亿元,由兰石集团投资设立,主要建设海油工程技术中心及生产大型高端石油钻采设备,建成后将成为大型石油钻采、炼化、核电等新能源研发、制造及出口基地。2.中科院航空发动机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投资建设,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拟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唯一的轻型发动机研发试验平台。3.光神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由河南青岭集团投资建设,拥有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新型电池制造等五项核心技术,年可生产10万辆光神新能源三厢轿车。
4.西海岸蓝色发展基金项目。总规模100亿元,由青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大保险公司发起设立,推动新区蓝色经济产业发展,打造千亿级中国财富管理中心。5.恒天财富管理华北区总部项目。总投资 10亿元,由中国第三方理财行业的领先者—北京恒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运营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资产管理规模800亿元。6.中德创业大学项目。总投资8亿元,由德国商业与信息技术大学(BiTS)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建设,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德创业大学。7.法国私立医疗协会国际医院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法国私立医疗协会、德国罗恩集团和康大集团三方共同投资兴建,打造集医疗、康复、保健、体检、养生等为一体的健康综合体。8.中信健康医疗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由中信信托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拟引入英国精品医院、法国健康管理、瑞士美容护理机构等国际品牌和先进医养理念,建设高端国际健康生态城。中信信托的李峰介绍,健康医疗项目可能选址在小珠山一带,内容的选取也会着重适合北方的项目。预计该项目在明年开始一期建设。
12个科研院所和园区落户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地位的确定,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启动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建设,一批“国字号”“海字头”科研机构和园区相继落户,不断推动新区走向深蓝。28日当天的会上还为12个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科研院所和园区揭牌。
记者了解到,这其中有中科院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致力于深海前沿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打造深海研究综合性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的深海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依托新区船舶和海工雄厚的产业基础,围绕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深海潜器以及动力、电力等关键系统,加强设计、研发、集成、试验与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海洋装备自主创新体系,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装备研究院。
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中国分会。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是一个由海外华人专业人员组成的非营利性海洋专业组织,涵盖了海洋开发的主要领域,中国分会的成立将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深层次技术和人才服务。
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由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联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孙远慧博士设立,主要从事海工装备设计、技术研发、工程咨询服务和国际业务合作。与英国EFC集团、美国Genesis公司等国际一流设计研发公司达成意向,共同进军海工装备产业。
中国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集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与创新、国内外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科普展示于一体,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渔业科技研发平台,建成后将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和产业支撑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设立千人博士后科研创新孵化基地
青岛海洋测绘装备研究院。是国内唯一的海洋软件研发基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关键业务软件提供商,蛟龙号深潜作业技术保障单位之一。
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依托青岛(胶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建设“海洋新材料产业链与技术链交互发展的创新系统”为核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海洋新材料研发转化基地、产业发展加速器和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依托中德生态园,以绿色制造为主题,以双元制教育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支撑,充分发挥国际创新园引领 、辐射和示范作用,建成一个立足青岛、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千人海洋博士后科研创新孵化基地。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西海岸新区海洋产业基础,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人才、科研 、创新和孵化四位一体的高端基地集成,构建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是新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举措。2013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申请居山东省区市第一位,专利发展指数全市第一,成立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院和法庭,培育试点示范企业53家,并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运营和处置改革试点。
记者 郝园园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半岛官方网站
访谈
西海岸旅游迎来春天
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当天,签约仪式结束之后,记者采访了黄岛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军辉。今年 8月 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青岛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是新区工委管委规划的九大功能区之一,涵盖陆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这些地方可以说是镶满钻石的金边,且保护良好。西海岸新区批复和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成立后,西海岸旅游产业也迎来了春天,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他说,西海岸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内稀缺不可多得。“我们邀请很多国际专家前来考察的时候,也都说新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极为珍贵的地方。”
曹军辉说,新区规划愿景是将这片热土打造成中国北方最佳综合旅游度假胜地和旅客到达目的地。“度假区管委已初步论证设计好了近、中、长期的旅游产业规划,近期将向新区工委管委进行专题汇报。”他告诉记者,西海岸新区批复之后,“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我们有信心借力西海岸新区发展,将新区打造成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国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和旅游文化传播中心,一系列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将陆续展开。”记者 郝园园
历史回顾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
1984年10月
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年12月18日
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
1992年
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原黄岛全区,并实行两区体制合一。
2012年12月1日
撤销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以原青岛市黄岛区、县级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岛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6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
2014年7月
举行全球海洋人才洽谈大会和“海洋工程国际论坛”,首次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并发布一系列人才政策及需求目录 。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首批聘请的“智库”专家咨询委员共139人。
2014年8月
印发《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
2014年9月28日
深入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动员大会召开,新区建设和改革发展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