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强周期行业仍然处于产能过剩的阴影之中,限产保价、“看天吃饭”仍是行业的主旋律。尽管强周期行业中有一部分在“苦苦煎熬”后等到了供给端局部改善的有利局面,业绩有所恢复,但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短期内供需局面仍然难以改善。
限产收缩供给端
201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数据以及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财务指标来看,部分过剩产能行业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正在逐渐好转,其中,化工、玻璃制造、水泥制造、橡胶等行业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和存货周转率都出现好转态势。
化工行业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8%,但化工企业的整体净利润水平同比增长6.61%,其中纯碱、氯碱行业通过限产保价业绩大幅度提升。
水泥制造业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增67.82%,相较于去年同期1.61%的下降幅度,水泥企业的盈利情况进一步好转。
以龙头公司海螺水泥为例,该公司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2.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90.2%。而去年同期公司营收和净利的增速分别为14.33%和4.89%。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3.87%,去年同期为39.23%,存货周转天数为41.3天,去年同期为43.03天,也出现改善迹象。
海螺水泥的情况显示出水泥行业供求关系在进一步好转。宏源证券研报指出,海螺水泥净利大增九成,水泥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是主因。上半年,公司水泥销售均价为252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3元/吨。与此同时,煤炭价格下降,带来成本下降,也对公司利润构成支持。此外,财务费用下降也带来业绩增厚。海螺水泥上半年水泥销量达1.14亿吨,同比增长11%,大幅超越行业增速,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并且,减少外销熟料,提高终端控制力。
水泥行业中,业绩增长比较明显的还有福建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