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43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18.1亿美元,居中国各省份榜首。广东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
广东文化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占据绝对权重,说明文化产品进出口顺差数额巨大。虽然顺差有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双刃剑的特性,但还是清楚地表明了广东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占据了有利地位,折射了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青睐。
这种青睐,也由外媒相关报道予以佐证。一款在中国大陆并不拥有很高影响力的新媒体终端UC浏览器,居然已经覆盖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使用者过亿。而另一款在中国市场几乎难觅踪迹的金山游戏,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也成为了当地青少年的新宠。这两家实现了国际化的科技企业,全部都来自广东。
其实,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256.63亿元,同比增长16.67%,增长速度为5年来最高,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26%,约占中国文化产业总量的七分之一,遥居中国各省区市首位,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广东文化产业取得如此靓丽成绩,不仅在省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上升,而且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七分之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让人刮目相看的成就。谁能想到,如今在广东,文化产业已然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背景下,实在是令人欣喜的景象。
那么,什么是广东文化产业惊艳全球的秘笈?
第一,文化自信夯实文化产业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国各界高度聚焦的一个重点领域。广东把文化自信的一个支点放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上,让软实力创造硬效益,不仅为文化价值提供了生动的实证,还能够坚定文化自信的确立。反过来,文化自信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文化+”让文化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广东以空前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广州、深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速,培育了一批文化科技骨干企业,发展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文化新型业态。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行业巨头。“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金融”等发展势头十分喜人,也为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第三,社会资本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广东一方面强化对主流新闻舆论媒体的财政投入和阵地管理,另一方面,对市场化程度高的文化产业,在确保依法合规的基本前提下,打开大门,大力推进社会资本的介入,实现了文化产业的裂变式发展。据统计,两年来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均以两位数以上的幅度增长。为突破文化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的资金瓶颈,广东相继组建了三只百亿元量级基金,还成立了一只总规模50亿元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为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此外,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与上海浦发银行签署了500亿元投融资额度的《“文化+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多个领域深度合作。
正是有了这些力量的聚集,才让昔日以工业制造业闻名遐迩的广东,如今也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输出上步伐加快速度惊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裂变出异常惊艳的文化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