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总体方案》。在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此举彰显改革力度,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自由区的制度建设、实验可推广等方面。通过自贸区实现中国经济的开放升级。
关于自贸区方案的自由度,我们认为,从投资角度来看,自贸区是国际惯例和中国实际的结合。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根据国际主要自由贸易区的对比发现,自贸区的优惠税收政策已经一致化,自由度也高度一致。独立的监管、自由的进出、发达的离岸金融和高效的物流是自贸区的主要特征。
我们认为,自贸区已经国际成熟化,上海自贸区必须高标准的按照国际惯例建设。在自由贸易区实现“境内关外”的监管举措。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开放外汇市场和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促进贸易的开放化和便利化,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综合型自贸区也是自贸区建设的必然模式选择,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将共同发展。其最终的方案和建设将是高度自由开放。
因此,我们认为,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带来的贸易增加、交通物流的需求增大,港口运输、交通、物流将受益。
上海自贸区从战略角度看,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实验区,如果采取宽松的金融政策,将吸引大量国际金融机构设立分支,带动保税区商业地产的需求。
另外,三区联动将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相关行业将受益。而上海自贸区与浦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协调发展,将带动浦东发展新格局,迪斯尼乐园和免税购物可能推出带来服务业发展,利好相关概念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