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口市市长马宇骏说,从申办冬奥以来,张家口的旅游事业发展迅猛。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5.97%,实现 旅游收入 301.67亿元、增长26.97%。
张家口市副市长李莉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张家口 旅游投资 大会上说,张家口将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草原天路风景道,滑雪温泉、草原风情、长城古道、人类遗存始祖文化、民俗精品、葡萄(酒)品游6个旅游大区,创建崇礼滑雪、张北中都草原、沽源湿地草原、长城古道、鸡鸣山驿、泥河湾、中华三祖、蔚县古城8个5A级景区。
张家口境内历史文物遗存达7900多处,阳原泥河湾遗址、涿鹿三祖文化圣地、1470多公里的八个朝代长城,使张家口拥有“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历代长城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名片。全市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达40多处。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张家口市将“大旅游”作为全市主导产业,建设国际休闲运动 旅游城市 和奥运名城。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举办冬奥会、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重大历史机遇“扎堆”,张家口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期。
抢抓历史机遇,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在2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张家口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马宇骏提出,要着力打造水源涵养功能区、绿色产业聚集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城市和奥运名城。
锁定“三区两城”发展目标,这座塞外山城将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开启新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开启冬奥倒计时,打造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城市和奥运名城
谋划“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方向,张家口市市长马宇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城市和奥运名城。
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使张家口一夜之间走上了世界舞台。这种历史机遇在张家口市委书记侯亮看来,必将带动张家口市全面发展、全域提升、全局突破。
视举办冬奥会为重大机遇和历史任务,马宇骏在报告中把筹办冬奥会列为了头等大事,从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冰雪运动和发展奥运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
山城张家口就此进入奥运时间。马宇骏表示,要实行6年倒计时工作制,全面完成国际奥委会规定的任务,为全世界展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报告中把完成所有场馆建设任务的时间节点定为2020年,同时还要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今年将加快延崇、沽怀、京北、张沽线等外围道路及高铁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万龙至转枝莲等场区道路。
开启冬奥倒计时,张家口部署相关工作兼顾了城乡。在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在乡村,赛场核心区及崇礼城区通往雪场和草原天路沿线的23个村庄,被确定为要率先建成美丽乡村的标杆村、样板村,年内要基本完成建设并具备旅游接待能力。
与此同时,推广冰雪运动的步伐也在加快。张家口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建设张家口学院等5处滑冰场(馆),推进有关滑雪场建设。举办“大好河山·激情张家口”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活动以及多项专业赛事。除在全市中小学和广大市民中推广冰雪运动外,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外语、滑雪、医疗等各类专业人才和志愿者。
致力于发展奥运经济,马宇骏还提出,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冰雪风情小镇,培育壮大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引进国内外高端冰雪装备、设备制造企业,打造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冰雪产业链。
在张家口市旅游局副局长翟玉峰看来,打造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城市和奥运名城,张家口市需要发展大旅游作为支撑,通过规划、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全区域、全要素、全时段、全品种的旅游形态,使其成为中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并在软硬件全面改善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抢抓机遇,打造水源涵养功能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未来五年,除了举办冬奥会,张家口市还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两大机遇。就此,马宇骏在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打造水源涵养功能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打造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张家口市提出的功能定位。”张家口市水务局局长岳照瑞介绍,这一工作的原则是开源节流并重,涉及地下水节水、地表水蓄水、域外调水、水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
从张家口市地处半干旱区域的现实出发,张家口市还提出,要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谋划推进域外调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切实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五年之内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
其中,纳入今年计划的项目包括开工建设乌拉哈达水利工程,争取云州水库调水二期工程批复立项,继续推进坝上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和坝下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年内坝上地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39万亩,覆盖面达到86%。
在湿地保护上,张家口也提出了具体目标,重点实施沽源闪电河、康保康巴淖尔、尚义察汗淖尔、怀来官厅水库4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项目,年内力争新增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
坚持“多种树、兴水利、促转型”,张家口还把加快国土绿化作为生态建设中的重点之一,提出要确保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我们的任务量很大,这意味着每年要新造林110万亩以上。”张家口市林业局副调研员武云峰介绍,该市正在致力于解决资金和土地瓶颈问题,计划利用储备林贴息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利用“镰刀弯”地区相关政策推进退耕还林解决土地问题,相关进展已有眉目。
“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我们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价格补贴政策。”张家口市发改委新能源处一位负责人介绍,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以来,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作为一项集新能源利用、新技术示范、体制机制创新于一体的探索工作,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未来需要采取多种举措推动相关探索提速。
马宇骏在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积极争取在指标、电价、财税、输电等方面给予张家口市特殊政策。同时他强调,要认真落实相关规划,全面启动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求突破。
就此,一批重点项目开始提上日程。启动张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推动该市到北京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外送能力;推动沽源风电制氢、张北大数据中心电力消纳等项目,形成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据了解,到2020年,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80万千瓦,新增装机580万千瓦,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基本建成全国首个低碳专区。
培育“四大两新一高”主导产业,打造绿色产业聚集区
侯亮此前在张家口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也曾作出分析,认为从张家口市的整体发展来看,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奥运国际化的标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其中,首要表现是经济总量小,民生欠账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的发展动力不足。
当三大历史机遇齐聚,抢抓机遇谋求跨越发展,显然是张家口市的不二选择。但恰是内外部多重历史任务的要求,决定张家口市必须把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具体思路也体现在今年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张家口要大力培育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和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四大两新一高”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绿色产业聚集区。
张家口市发改委参与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起草的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不再局限于传统分类来确定主导产业,目的就在于要更多地体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理念,例如把大生态作为主导产业之首,就是一个具体表现。
而在此前召开的张家口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侯亮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淘汰低端产业。对矿山企业,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倒逼其有序退出,今年确保三分之一以上的矿企退出市场。对“僵尸企业”,也要停止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让破产企业“安乐死”。
“我们的大数据产业已经有2个项目在建,7个项目签约,在谈的还有14个,其中的阿里数据港上半年就要投入使用。”张家口市工信局副局长刘海峰对本市的大数据产业充满了信心。
据他介绍,总投资上千亿元的这些项目将落地150万台服务器,必将推动该市大数据产业链条逐步从基础硬件、系统平台向应用增值等环节延伸,以大数据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最终打造成“中国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