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4+1”主导产业 构筑高端产业集中区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4-03-28  点击:739
3月27日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4+1”创新产业集群成为未来7年高新区的主导产业。

      市政府新闻办2014年第11次专题新闻发布会3月27日通报了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4+1”创新产业集群成为未来7年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空间布局也将按照产业集群要求实施优化,并以此实现区域提质升位、转型升级。目标显示,2020年高新区将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中区”。
 
  五级产业集群
 
  确立崭新主导产业
 
  去年,高新区发布“三次创业”总体战略,终极目标是建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昨日发布的产业规划则是高新区实现“三次创业”战略意图的“路线图”。根据这一“路线图”,高新区将过去的三大主导产业升级为“4+1”主导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五级产业集群。
 
  在“4+1”产业体系之下,高新区又细分了须重点突破的“7+2”产业重点领域: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产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
 
  在产业规模上,下一代信息网络到2020年将被打造为5000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信息安全硬件产品、光通信产业等高端领域将被重点推进;电子核心基础的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生物医药、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金融业等产业集群的规模均达到1000亿元级别。在企业培育上,高新区提出要产生2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5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产业。
 
  摒弃“唯GDP论英雄”
 
  创新能力摆前台
 
  到2020年,高新区产业增加值将超过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虽然有这么大的产业增加经济目标,但“唯GDP论英雄”的思维已被高新区摈弃,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和生态发展目标成为重点。
 
  为实现创新驱动,高新区列出多项量化指标:到2020年,R&D(研究与开发)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1000件以上,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0项以上,制定国际标准20个、国家标准400个以上,培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型企业1000家以上,聚集各类高层次创业人才5000人以上,孵化企业达到10000家。
 
  在开放合作领域,高新区计划用7年时间聚集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150家以上,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20家以上,培育国际知名品牌超过10个;而在生态领域,绿色发展和产城融合水平将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将比2012年降低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比2012年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比2012年减少10%,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特色化城市文态、优美化城市生态“四态合一”将呈现在这片区域。
 
  “一核两区多园”
 
  搭载创新产业集群
 
  高新区拟对现有西部园区和南部园区进行统筹安排,优化空间布局。此举将为前述多个创新产业集群提供空间载体,也能够通过优化在有限的空间里提高单位产出,降低土地等要素投入。
 
  规划显示,高新区的空间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区多园”,“一核”即新川创新科技园为新的增长极核,将着力发展创新型都市产业战略性。西部园区布局先进制造业,南部园区布局现代服务业。
上一篇:《松阳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
下一篇:敦化市将重点推进1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 计划总投资169.2亿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