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肇东市以深厚的千年金源、百年中东铁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底蕴为主线,以独特的国画、冰雪画、文学诗歌创作等文化资源为纽带,以完善的博物馆、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为落脚点,用市场理念、经营手段,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化产业谋划好、推进好、实施好,使一批规模较大、牵动力强的文化项目不断涌现,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市、中国“国画之乡”、全国“三下乡”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60余项荣誉称号。
“木质的纺线车、草鞋、马灯、烟笸箩、犁、炕桌,这些‘抢’出来的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必须把它们留给咱们后代人。再说,从老物件中也能窥探到爷爷奶奶上几辈子人过去日常生活的痕迹,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生产工具。孩子们也会从地方民俗文化中,寻找到自己的根,继续扬帆远航”。被人称作“收藏狂”的肇东市昌五镇居民马金来信心满满地说,有文化传承,才能使美好的生活走得更远。如今,年轻的一代,对于乡土民俗物件没有什么印象,更谈上不熟悉。于是,萌生了搜集老物件的想法,奔走各地把一件件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老物件寻找回来,并在2012年,在家里自建了全省首家民俗博物馆,“量身定制”把它们保存好、保管好。据了解,坐落在昌五镇内的东北民俗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展示、研究东北民俗物品和文化为主的展馆,展品涵盖辽金、满清、民国及近代多个时期,馆内通过服饰文化、生产工具、家庭生活等实物陈列,让参观者全面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目前,馆藏珍品1万余件,小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大到桌椅板凳、生产工具。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东北人生存、繁衍、创造、审美的发展历程。
而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肇东国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浓烈的地方特色,在当代画坛上绽放异彩,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先后5次进京,分别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等场馆举办肇东国画展。几年来,肇东国画院每年都组织对外展览、展销活动,在美国、新加坡等24个国家展销数十次。出版《中国田园画集》、《中国美术》等肇东国画专辑,以及多名作者个人画集。肇东国画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文联、美协举办的大型画展共入选获奖900多幅,在国内外参展获奖近百次。其中,池春举创作的《冬天的印象》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杨殿生创作的《春雪》获第二届“美术金彩奖”提名奖;池颖欣创作的《夏荫》入选全国花鸟画大展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霍峰创作的《雪乡恋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大展。肇东国画被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大会堂、美国旧金山画廊等专业机构收藏800余幅。肇东国画院多次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黑龙江省优秀创作群体”。著名诗人、文化部部长、中宣部原副部长贺敬之为肇东国画题词:“生活中有真美,群众中有真才”。国画大师黄胄也对肇东国画高度评价:“肇东国画就是肇东人民的生活画。”如今,肇东国画院现有专业创作人员及骨干作者200余人,国画爱好者万余人。
“目前,肇东市文化产业创新形式力求多样性,在贴近基层上下功夫,225个大小文化广场、1处文化公园、1处生态园、21个乡镇标准化综合文化站、38个标准文化中心,都为面对面走进群众及延伸文化产业链添砖加瓦。”肇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孙朝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