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30个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重点县。日前对油茶生产基地进行了探访——种植产业前景广阔,短期困难挡不住投资热情。
5月19日,记者来到宿松县龙成山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但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不时有白鹭、山鸡栖落其间。
作为宿松县招商引资的龙头企业,安徽龙成集团开垦了这片荒山。2013年该集团流转上万亩土地种植油茶,现在万亩油茶已经成林。未来几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建成年产万吨的茶油加工厂,打造航母级油茶产业基地。
“油茶浑身都是宝,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油茶身价倍增,茶籽由四五元一斤涨到八元一斤。 ”龙成集团董事长吴伍兵介绍,种植油茶经济效益可观,按一棵树出5斤茶籽算,一亩地种100棵树就能产出500斤茶籽,直接经济收入可达4000元。
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将大部分油茶园反包给农户管理,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农民除每亩1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在基地上班还有工资,承包油茶管理有委托管理费,管理得好,超产部分还有70%分成。 ”吴伍兵说。
宿松县林业局副局长黄松友介绍,油茶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培育改造的油茶林,稳产后亩产茶油可达30公斤,油茶树挂果期长达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油茶属于常绿树种,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
“前期投入大,是油茶种植的第一道门坎。”时建国在宿松县长铺镇承包了300亩荒地种植油茶,他告诉记者,“包括土地流转、开荒整地、购买种苗、施肥、人工工资等,平均每亩地前期投入超过万元,基地日常管护每年还要投入五六万元。 ”
“油茶树耐贫瘠,利用荒山荒坡推广栽培油茶,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必须突破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土地流转困难的问题。 ”省林业厅木本油料办主任徐建敏介绍,油茶属多年生木本植物,造林后四五年才能挂果,七八年进入盛产期。为解决油茶投资大回报慢的压力,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在油茶林中套种景观树,养鸡、养羊,利用蓄水塘养鱼,吸引游客垂钓观光,发展休闲农业,以“短”养“长”,取得良好效果。经过5年来坚持不懈地建设,我省已初步形成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两大油茶产业集群,去年新增油茶种植面积近20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1.9万亩,今年将继续新增油茶20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