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二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开幕。依托深圳已有的华大基因、北科生物等站在国际前沿的新兴生物企业,深圳日前启动国际生物谷规划,目标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
实际上,自去年GDP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后,深圳出现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GDP增长的新势头。生物科技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打造国际生物谷
25日,深圳市副市长唐杰告诉本报记者,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下简称《规划》)。略加修改,《规划》国庆假期之后就将正式发布。
据了解,生物谷将以深圳大鹏半岛坝光为核心启动区,地域覆盖深圳东部沿海。几年前,这里曾经规划建设一个精细化工园,与海湾对岸的大亚湾石化区相呼应。
然而,由于社会各界不断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且大鹏半岛在2011年被深圳定位为一流的国际海滨度假区,精细化工园项目最终下马。几个月前准备开建的、与精细化工园配套的燃煤电厂也被永久叫停。
据牵头制定生物谷规划的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介绍,国际生物谷将恪守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的原则,顺应产城结合的趋势,最终呈现一个绿色低碳的滨海生态科学小城。
这座小城同时将是“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
深圳的信心来自于过去几年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深圳目前已经培育出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新型研究机构和一批实力雄厚的生物企业,占据了全球生物科技、生物产业领先地位。 “2009年以来,深圳的生物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高于GDP增长的2倍以上。”唐杰在论坛开幕式上说。
此外,在研究了全球16个国际生物园区之后,唐杰等人认为,各个国际生物园区都在起步当中,大都在抢抓生物科技和产业突破机遇,深圳此时介入,可以进行全球高端合作。
据唐杰介绍,目前深圳大概与国际上2000个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经超过1万个。
六大新兴产业增长强劲
据了解,目前深圳生物产业年销售收入约1000亿,增加值200亿左右。深圳希望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
实际上,过去两年,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深圳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已经表现出领涨GDP的强劲势头。2012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占GDP比重超过25%。今年上半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45亿元,增长17.1%,增速是GDP增速的1.5倍,占GDP的比重已超30%。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产业自身的特性使然,一方面也得益于深圳不断培育的自主创新能力。据深圳市发改委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各类创新载体81家,其中国家级2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725件,占全国比重达44.6%。
从深圳科技创新委获消息显示,为进一步鼓励自主创新,截至8月中,该委划拨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基础研究资金已达7亿元。据透露,今年深圳市科技计划经费近20亿元,其中约12亿元为科技研发资金,8亿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目前,两项资金均已分别下发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