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明市把握新常态下中央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机遇,顺应交通区位提升带来的客源市场半径变化,立足绿野青山、源头活水、美中胜景的资源优势,坚持全域化布局,注重全景式打造,推动全产业融合,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一、“旅游+农业”。立足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农业产业优势和乡村田园风光,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结构上求优化,在规模上求发展,构建“农业+旅游”的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格局。如梅列清枫谷原生态农业主题农庄,内置千亩竹文化园、500亩葡萄提子大观园、百亩奇花异果观光园、农博园、休闲农庄和农家乐,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娱乐旅游和社会文化功能综合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建宁县立足当农业大县特色与优势,大力打造春赏桃李、夏观莲海、秋游花谷、冬赏腊梅四季全域赏花地,双休日、节假日期间游客接待人数均达千人以上。
二、“旅游+文化”。立足三明市“五源”文化优势,打造一批文化主题景区、文化休闲街区、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业态;编制《三明市旅游项目招商指南》,归类策划古城古村、宗教朝觐、文娱演艺等招商项目,借助各类招商平台,主动对接省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围绕我市“十三五”重大旅游项目,分期分批推进项目开发建设。重点推进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永安)竹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明溪御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流赖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清流中华桂花文化园、宁化客家祖地、建宁红军莲塘、泰宁峨眉峰对台宗教文化交流基地、尤溪汤川侠文化旅游项目等项目,创意打造一批文化主题景区、文化休闲街区、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业态,让历史变成时尚,让文化变得鲜活,让文物成为故事。
三、“旅游+康养”。开展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区试点工作,建设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争创泰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沙县淘金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旅游休闲目的地体系。利用三明丰富的森林山地资源和水利资源,将旅游观光、体育休闲和土地开发结合起来,实施泰宁国际户外运动基地、建宁金铙山户外滑雪基地、永安山地自行车公园、市区绿道休闲等项目,争取水上运动等国家级、国际性训练基地落地闽湖,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依托清流天芳悦潭、大田仙峰养生、三元横坑等温泉资源和明溪红豆杉紫杉醇、三元草珊瑚、泰宁雷公藤等生物医药产业,推出温泉健康养生旅游,开发候鸟式分时养老、疗养项目,建设一批休闲养生示范景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如泰宁大金湖怡养中心,并获得全国候鸟旅居示范基地、全国养老产业孵化中心项目等称号。
四、“旅游+工业”。充分发挥三明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挖掘整合工业资源,深化工业旅游内涵,重点扶持明溪药谷小镇、永安石墨小镇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家3A级以上景区。在现有已创建的尤溪县沈郎乡油茶厂等5家省级观光工厂的基础上,扶持梅列华盛冷冻食品、永安燕吉鸿原生态农业、泰宁状岩茗茶、将乐微立方家居用品、尤溪瑞森家居、大田仙顶实业等特色工业企业创建省级观光工厂。同时,通过系统整合12个县(市、区)工业旅游资源,重点打造3条具有全省影响力的品牌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即:大田、永安、明溪、清流、宁化泉南高速工业旅游带,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向莆铁路工业旅游带,梅列、三元市区工业旅游带。
五、“旅游+扶贫”。加大旅游精准扶贫力度,深入实施旅游扶贫“五大行动计划”。一是重点开展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公益规划,其中梅列饱饭坑村、大田大石村、永安上石村已完成旅游规划,三元顶太村、沙县昌荣村、尤溪洪村村已完成旅游规划初稿,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规划设计;二是组织开展“百企百村帮扶”行动,组织全市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观光工厂、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等旅游企业与12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所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全覆盖。三是省市专项资金帮扶行动。省旅发委对去年的6个旅游扶贫村给予每村20万元专项补助,市里将从“双创”资金中再配套每个村20万元补助。四是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渠道,加大对旅游扶贫的宣传推广力度;五是与村游网合作,组织开展“旅游扶贫+互联网”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参训人数达1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