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登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探索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三大重点工作为突破点,不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让医疗健康产业“跑”起来。
记者在大水泊中心卫生院国医堂看到,医生正忙着为患者进行中医推拿、针灸、局部中药熏蒸等治疗,候诊区也坐满了等待治疗的患者。在文登,像这样备受群众欢迎的中医服务机构有17处,并至少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包括针灸治疗床、针灸器具、推拿治疗凳等,提供的中药饮片不少于200种。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于进池介绍,在加快国医堂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他们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把中医人才培养和中医适宜技术发掘整理作为重点对待,突出错位发展,加强质量管理,通过支援协作、外出进修等方式,全面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拓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让传统中医药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医疗联合体对于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医联体为重要载体,文登构建起对内建设医联体、对外组建专科联盟、远程搭建会诊网络三大沟通平台,让镇卫生院与区域内2家三甲医院及1家二甲综合医院结成医联体,各区直医院又与域外知名医院组建联盟,通过建立的检验检查和远程会诊系统,群众在基层医院就可享受到区内二甲、三甲医院专家的精确诊断,乃至北京、上海等地专家的会诊,真正实现了资源互通互用,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模式。
为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区卫计局还精心打造“123”标志性工程,建成1条峰山健康文化长廊、文登学公园、市中广场公园2个健康主题公园,沿抱龙河打造3个“一小时健身圈”。同时,建成2个“健康小屋”免费向市民开放,全民体质检测中心、7个镇级全民健身中心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委员姚黎光说,他们还依托“中国长寿之乡·滨海养生之都”城市品牌,不断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以医疗机构自己办,招商合资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居民小区合作办三种模式发展健康产业,打造起地域特色鲜明的滨海健康产业集群。同时,聘请专业机构编订全国县级首份《健康白皮书》、《居民健康手册》,通过开办健康专栏、举办健步走活动等方式,营造健康氛围,在打造健康城市进程中凸显文登特色。
“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吃好喝好心气,生态优势聚财气,健康快乐好福气。”如今,一大批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医疗健康产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一个因大健康而崛起的“文登梦”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