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为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国家将尽快启动全国生态环境调查评估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6-25  点击:604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接下来,将尽快启动全国生态环境调查评估(2011~2015年),并积极推进调查评估成果应用。

    
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全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于2012年1月启动的,目的是“摸清家底,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

  通过调查评估,基本掌握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生态环境变化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十年间,全国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总体向好,城镇、农田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剧烈,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人工化趋势明显。农业生产与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问题依然严重,城镇化、工业化与资源开发导致的流域生态破坏、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自然海岸线丧失、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减少等问题加剧。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风险增加,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格局局部变化剧烈。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灌丛、草地、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城镇生态系统面积扩张迅速。

  二是生态系统质量低,森林与草地质量有所提高。森林、灌丛与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优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8%、11.7%和5.4%。

  三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和洪水调蓄功能有所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无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下降。

  四是生态环境脆弱,人工化加剧,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石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依然严重。生态系统人工化加剧,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减少。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河流断流、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突出。城镇无序扩张,人居环境恶化。海岸带变化剧烈,自然岸线长度减少,滨海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活动干扰加大。

  针对生态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生态保护观念落后;重人工建设、轻自然恢复;生态保护重战略规划,缺乏“落地”机制;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多头管理,效益低下;城市建设与管理缺乏生态理念;缺乏合理的生态保护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

  对此,《报告》提出7点建议:落实生态保护新理念,完善国家生态保护策略。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

  改革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与监管者的分离,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监管机构,改变目前按类型分要素交错重叠管理体制,强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与管理。

  明确“生态用地”类型,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定义“生态用地”概念,明确“生态用地”类型,增加生态用地,力争面积占陆地国土总面积50%以上。

  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区域重大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改变目前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多头管理的局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人工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科学论证和限制,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

  增强城镇和城市群生态功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强化城镇生态安全意识和要求,严格控制城镇无序扩张与超大规模。在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要体现生态优先原则,优先确定生态用地、再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增加生态规划专项,建立节约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的机制和政策。

  推进流域综合管理,保障流域生态安全。综合协调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布局、城镇化格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推进流域综合生态管理。尽快启动长江、黄河、海河等重点流域生态安全对策研究,重点开展流域生态调查、生态风险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

  增强生态保护科技支撑,建立生态调查评估常态化机制。加大国家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的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接下来,将尽快启动全国生态环境调查评估(2011~2015年),并积极推进调查评估成果应用。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产业的规划建设。

上一篇:金融创新有利于抚平产业转型升级的“镇痛”
下一篇:江苏省共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84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