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河北出台《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特色小镇。2天后,天津随即出台《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
根据政府公布方案,先来看看三地特色小镇“特色”在哪里
河北,标准产业定位量化。从方案可以看出,河北100个特色小镇将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照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且每个小镇要谋划一批建设项目,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
另外,拟投资2000亿的特色小镇原则上布局在城乡接合部,交通方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方,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万至3万人。小镇不但要有一流的产业支撑,而且需要生态环境优雅、人文气息浓厚、服务设施齐全,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兼顾石雕、剪纸、乐器等历史经典产业。
天津,小镇建设更灵活。与河北不同的是,天津没有就建设投资标准做明确说明,在小镇“特色”的界定上也更为宽泛,“电商小镇”、“台商小镇”、“工业创新小镇”、“创客小镇”等多种“特色”表现形式也纳入“特色小镇”之列。
北京,小镇建设区域为单位。早2011年前后,北京就曾通过发展基金扶持的方式引导全市42个重点镇及部分条件较小的一般镇建设“特色小镇”,此后只是在乡镇建设引导过程中强调差异化建设与特色发展,没有再搞过“特色小镇”的专项建设方案。
但是,北京近年来虽然没有刻意打造规定数量的“特色小镇”,但依托多方力量,还是建设了一大批品牌突出,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特色小镇”。比如7月31日,北京房山区政府就表示正在建造一批特色小镇群,并以此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目前,房山区已基本形成了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或特色内容的先行先试。
特色小镇或将承担产业园之功能
津冀连续两天时间内纷纷规划布局特色小镇建设,让人很容易联想起7月18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个出台的明确特色小镇功能和全国范围发展目标的政策文件,文件也明确了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设有专项资金,“优秀”的特色小镇还会获得适当的奖励。
文件一经出台后,除了京津冀,全国其他不少城市包括山东、江苏等地都相继出台“示范小镇”、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还会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政策引导加之经济产业发展需要,津冀此次推动特色小镇规模化建设,也很好理解。
我们知道,特色小镇可以基于原有的小镇行政区范围而建,也可以在城乡的特定区域规划建立。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发展势必需要依赖于某类产业,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或是装备制造业等等,甚至在条件完善的情况下,也可在特色小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的硅谷、德国的海登堡都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特色小镇,类似的实践在浙江杭州也有尝试。所以,未来,特色小镇对于产业园整体发展而言也会是一个重要的补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