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他们眼中的李光耀与苏州工业园区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5-03-24  点击:1987
李光耀先生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项目的倡导者。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苏州园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园区得益于中新合作,建成了一座科技创新、人文宜居的城市。

         3月23日,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出公告:当日3点18分,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李光耀先生是中新关系的缔造者、奠基人,他同中国领导人共同决策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项目,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项目的倡导者。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他们眼中,园区得益于中新合作,建成了一座科技创新、人文宜居的城市。
 
        杨知评:他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倡导者 
        1992年,李光耀访问苏州,随之,把他在中国实验和推广“新加坡经验”的试验田落户在金鸡湖边的农田上;二十年后,这里长出了数十幢的高楼大厦,一座崭新的城市成为中国新城市建设的样板。
 
李光耀苏州工业园区策划
 
        园区开发建设以来,他多次亲临访问,深情嘱托园区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园区的发展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作出了难以磨灭的重要贡献。李光耀在园区10周年庆典上这样评价: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青出于蓝了。他说,“新加坡把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引擎点燃了,但是是中国政府让它们在积极运作。” 
 
        在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看来,李光耀先生不仅是新加坡的领导人,更是中新两国友好关系的推动者和缔造者,在两国领导人的倡导和推动下,园区才有了20年的成长。无论在园区发展的哪个阶段,李光耀先生都给予了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和支持。未来,园区将继续按照当初设定的目标,有选择地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有益经验,把李光耀先生的想法落实在园区进行实践,这也是对李光耀先生最好的纪念。 
 
        张卫明:他为新加坡人开辟了新的发展沃土 
        2002年,新加坡人张卫明第一次来到园区,当时已经处于飞速发展时期的“小新加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6年,他第二次来到园区,协助美国企业在这里办厂,从工厂建设到组建团队、再到员工培训,都是他一手包办。2008年开始,他在园区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为国内外公司提供先进的供应链服务。张卫明说,他与园区的缘分源自于李光耀老先生积极倡导的中新合作,到现在这种缘分越结越深。 
 
        苏州新加坡俱乐部会长是张卫明的另一重身份。苏州新加坡俱乐部于1995年成立,由新加坡派来园区的官员以及新加坡商人共同发起组建,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及他们的家人尽快融入苏州的生活。“比如元宵节、圣诞节或者新加坡国庆日时,我们会举办一些集体联谊活动,同时也会组织大家参与一些苏州传统的活动。”据张卫明介绍,苏州新加坡俱乐部的登记会员企业有三百多家,其中较为活跃的有150家左右。“听闻李光耀先生逝世的消息,我们都很悲伤。近期,我们也将会组织举行一些纪念活动。” 
 
        在张卫明看来,李光耀不仅带给新加坡,还带给全世界一种全新的国家发展模式。“他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国家需要一个积极健康的政府,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繁荣。”他坦言,未来希望能与苏州企业达成更多的合作,为苏州作出更多贡献。
 
        沈建国:他曾为我的雕塑落成剪彩 
        1999年,苏州工业园区五周岁生日当天,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沈建国与李光耀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李光耀亲自为他设计制作的雕塑《合作》落成剪彩。如今,坐落于中央公园内的雕塑《合作》已经成为园区成长记忆中的一个见证。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为庆祝成立五周年,园区想要举行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庆典活动。从99年年初起园区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雕塑作品设计,当时总共征集到近500件作品,最终我有幸被选中了。”沈建国回忆道,“为了充分表达中新合作的理念,我设计的雕塑形态是新加坡的标志‘菱形’与园区的标志‘S’紧紧相扣,我还运用了三个‘S’,分别代表苏州古城区、园区与新区,也代表着全面合作的意思。”从设计到制作,整个过程花了沈建国大半年的时间。 
 
        沿着苏州大道从古城区进入园区,途径中央公园时,雕塑《合作》便映入眼帘,它通过不锈钢板材重叠组合成“菱”型,利用“S”型红色钢板在其中穿插、旋转,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热情而凝重。以《合作》为起点,沈建国的众多作品均被园区采用,位于现代大道的《狂想曲》、《游》以及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科技之门》、《未来》、《信息时代》等等,用他的话讲,雕塑是他与园区深厚缘分的“媒人”。 
 
        周志颖:中新合作“基因”助推企业创新成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互动多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这是周志颖的三个头衔。周志颖笑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创办的企业都是中新两国合作的“产物”。 
 
        2001年,周志颖赴新加坡求学,2010年,他回国创业。“在学校时,我们就成功研发了现在公司的核心技术,2004年我们在新加坡创办了企业,虽然技术很先进,但当时的应用领域很窄。”因此,他毅然决定回国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在周志颖看来,同时拥有新加坡和中国的“基因”是企业能取得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加坡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理念都十分先进,但是技术的推广最终取决于应用,国内则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讲,无论少了哪一点都不行。” 
 
        如今,苏州梦想人的产品已经在众多领域有了应用,中新合作的“基因”不仅带给了周志颖创办企业的先进理念,更给了梦想人广阔的成长空间。
 
 
上一篇:江苏雨花经济开发区“四个坚持”推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山东高唐经济开发区启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