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天河区区长陈加猛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记者从会上获悉,天河区GDP已实现全市“十连冠”,在传统产业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天河区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高速增长,实现了发展动能的转换,由经济大区向创新大区转变。
“旧动能”减弱“新动能”迅猛发展
陈加猛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以来,天河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1亿元,增长9%,总量连续10年全市第一,增速连续两年全市第二。据了解,在去年工业、商贸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产业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天河区的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高速增长,实现了发展动能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天河区旧动能明显减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从2014年的13.3%放缓至2016年的3%,商品销售总额增速从16.4%放缓至0.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延续下行趋势至零增长。而作为新动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从34%提高至43%,增长贡献率从32%提升至50%。过去一年,天河区新增国家高新企业982家,累计达1404家,占全市30%,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航空航天技术等诸多新兴产业领域。
政策资金扶持吸引创新企业集聚
天河区是如何实现创新转变的?据了解,去年天河区财政投入近5亿元支持创新创业,“1+1+8”科技创新政策正式实施,引入清控科创管理运营天河人才港。同时,推动设立广州天河基金和天河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集聚风投创投机构500多家,占全市35%。
近日,在广州海心沙创下“千机变”吉尼斯纪录的亿航,又在迪拜展示全球首款低空全自动载人飞行器。这家成长于广州天河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着“天河智造”走向世界。亿航白鹭技术副总裁李智源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集聚,让天河成为培育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土壤。天河作为有吸引力的国际化城区,政策和供应链环境都非常适合做硬件。
曾经出过网易、微信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天河,目前正在孕育一批新的互联网弄潮儿。“天河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很到位,去年我们获得创新领军人才奖,拿到500万元扶持资金。”找塑料网创始人兼总裁牟斌说。据了解,找塑料网是一个塑料化工一站式现货交易平台,融合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资源,采用“O2O+B2B”商业模式,在天河区利好的创业环境中迅速发展。牟斌表示,天河连续两年举办的“天英汇”大赛吸引了大批创新企业和人才,建议大赛向全国推广,同时进一步加强天河区风投、创投基金的聚集。
今年新增孵化器众创空间超15家
陈加猛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天河区将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将盘活区属国有物业,加快推进旧园区、旧厂房、村集体物业的创意改造,建设一批平价高效、设计新颖的创新创业空间,力争年内启动首批5个青创社区或微社区改造,新增孵化器、众创空间超过15家。
据天河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广州国际金融城力争在年内基本完成东区集体土地征拆工作。作为天河区教育界的代表,广州思源学校承办人兼校长邓放国认为,可将广氮-奥体片区发展为文化科技园区,谋划新的发展空间。对此,天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河区将整合广氮-奥体地区资源,系统开展产业规划布局和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成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的创新创意街区。
此外,在培育引进方面,今年天河区将根据国家、省、市政策和经济运行情况,调整和完善“1+1+8”产业扶持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出台更多更有针对性、更精准的扶持政策。同时,强化引资引技引智,瞄准世界500强、央企、民营大企业,推动设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力争引进4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区环境
据悉,天河区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还将继续优化提升城区环境。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环评等工作,确保地铁11号线、13号线、18号线、21号线和机场第二高速顺利建设,并在年内完成临江大道东延线天河段交地任务,推动临江大道东延线、车陂路隧道开工建设。同时,力争天润路东段等项目动工建设,柯木塱南路、大观街一期项目年内基本完工。
据了解,天河区还将推进冼村和新塘、新合公司等城中村改造,试点推进车陂街、沙河街辖内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逐步优化城区空间环境。此外,结合广州“一江两岸三带”建设,在10月前完成临江大道、天河路等6条道路,华南快速花城大道站等5个高快速路出入口,以及中山一立交等23座桥梁、隧道的优化提升。今年,天河将完成全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海绵城市示范区车陂涌流域试点建设,治理大观中路等4个易涝点。
关注教育医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报告指出,2017年天河区十件民生实事包括:促进创业就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教育配套服务、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实施“菜篮子”食品安全工程、深化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优化城区生态环境、推进政务服务延伸、推动文化体育惠民。
记者了解到,在优化教育配置方面,天河区将拓展普惠园覆盖面,力促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同时,启动体育东路小学等20所学校微改造,完成体育西路小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力争广州中学(凤凰校区)、体育西路配套小学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和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年内开工。
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天河区将启动卫生强区建设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医联体综合评估体系,力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30%以上;推进3所优质医院的规划建设,力争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天河医院(广州市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天河中医院新院年内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