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保持地产农产品一定的自给水平的“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目前已经全部细化落实到镇和具体田块,实现100%落地上图。11月20日,苏州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对“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列出了新计划。市委副书记陈振一出席会议。
2001年以来,随着苏州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向优势行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聚,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苏州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组织编制了以百万亩优质水稻、百万亩特色水产、百万亩高效园艺、百万亩生态林地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不仅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支撑,更是守住生态安全的防线。
记者从11月20的会议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苏州市“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率达到了100%,粮食总产量达到22.5亿斤,农业园区总面积78.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例超过65%,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超过41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8.7%。
苏州市农业委员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好“四个百万亩”,充分发挥其在生态空间、市场供应、文化传承的保障作用以及在农民增收、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将着手调研谋划,加快出台保护提升“四个百万亩”的配套政策与管理办法,实施好动态跟踪与信息化管理;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落实“四个百万亩”的有效抓手,在2014年继续新增农业园区面积10万亩以上。
陈振一指出,“四个百万亩”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彰显“鱼米之乡”特色的重要载体和苏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完成落地上图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和发展“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成果,加快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通过法律手段把“四个百万亩”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此外,要坚持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农业现代化重要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丰富内涵,提升功能,到2015年底实现园区总面积突破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