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规划引领产城联动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5-10-21  点击:620
梅州该如何来把握好广东梅兴华丰集聚带的发展定位?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进行区域合作?未来该如何向前奔跑?记者就此专访了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

       梅州该如何来把握好广东梅兴华丰集聚带的发展定位?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进行区域合作?未来该如何向前奔跑?记者就此专访了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汪一洋认为,我市在建设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时,要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赋予集聚带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利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发展的“两大”政策,积极谋划和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重要试点,创造条件将集聚带上升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类的国家级发展战略平台。
       发展定位 产城协同发展 打造新型工业
       加快集聚带建设需找准发展定位。汪一洋认为,要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以建设广东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试验区为统领,优化全市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级和土地产出。要依托现有园区发展基础,统筹布局广梅园与河东、水口工业园等,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要在梅县、兴宁、五华、丰顺等地实行差异化发展,同时做到与大埔、平远、蕉岭等县域产业联动发展,在梅州市域范围内实现多元化的一种产业分工合作状态。”
       汪一洋表示,集聚带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充分发挥大企业、优质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可通过兴梅、华梅、丰梅和白梅四条工业走廊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快速发展。其中,兴梅工业走廊重点发展机电、新能源、新医药和新材料产业;华梅工业走廊重点发展电子、制药产业;丰梅工业走廊重点发展电声、制药产业;白梅工业走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和环保产业。
       此外,汪一洋认为,集聚带的建设还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相结合,以业扩城,以城兴业。“通过发展工业化,吸引更多劳动力在园区和企业就业,形成人口集聚;通过园区的城镇化建设,为就业人员提供生活配套和服务,实现产业与城镇发展相依托、相融合、互促进。”汪一洋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协同”的道路,形成产城联动、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拥抱海丝 借力“一带一路”拓宽合作空间
       《规划》要求,我市要主动参与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挥内外乡贤、在外客属商会的网络优势,在东南亚等地设立海外经贸文化交流联络处,构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海内外技术合作和品牌宣传,积极推动梅州制造、梅州产品走向国际。那么,作为内陆的山区市,梅州应如何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多次来梅调研后,汪一洋认为,梅州应在国家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的机遇上,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珠三角、汕潮揭、厦漳泉和其他周边城市的沟通对接,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资源等要素双向聚合的长效联动机制,推动交通、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发挥梅州海内外客商和侨乡优势,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充分利用在外客商和侨胞的资源,拓宽海内外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梅州应该吸引更多人才、市场、资源等要素向本地区集聚,逐步打造百万人口的粤闽赣边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汪一洋说。
       采访时,当记者说起印尼雅加达直飞梅县机场的航班已开通时,汪一洋很是高兴,他说:“航空港的综合效益很好,梅州不仅要创造条件多开国内外航线,增开航班,尽快融入珠三角为中心的2小时工作生活圈。还要创造条件开通国际新航线,推动对内对外更宽领域开放。”
       生态建设 互补互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市的传统强项,为优化升级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我市启动了规划建设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目前,该产业带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汪一洋对我市规划建设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表示赞赏,认为该产业带与集聚带相辅相成,能够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永续发展。
       “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不应局限于梅县、兴宁、五华和丰顺,还要充分利用平远、蕉岭、大埔和梅江区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在集聚带内大力发展与其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比如与蕉岭、平远和梅江区互补的现代农业,与蕉岭、大埔互促的旅游、文化产业,等等。”汪一洋认为,集聚带内的相关产业应通过选择关键环节切入、关键技术切入、关键设备切入和关键人才切入等多种方式,深挖平远、蕉岭、大埔和梅江区的农业产业潜力,提升改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环节升级。同时,还要利用梅江区作为城区的区位优势,广泛吸引聚集人才,发展旅游文化和健康休闲产业。“梅州是生态功能区,应统筹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粤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上保护’的大前提下,突出抓好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点上开发’,立足梅州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医疗、保健康复等绿色产业、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汪一洋说。
上一篇:锋创科技园与京东联合打造云产业园
下一篇:台商投建台湾长寿养生产业园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