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设创新型特色高新区、打造“强富美高”新润州的破题之年,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润州将如何发力求突破?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润州区委书记、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冬生,感受该区上下科学研判新趋势、新路径,准确把握着力点、突破口,从严从实、又好又快推动发展的新常态。
今年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润州区积极应对、主动出击,把工作重心沉到基层,把办公现场搬到一线,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保障了全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王冬生表示,他们也清醒认识到,镇江高新区和润州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国家高新区建设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发挥;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缺乏,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尚未有效缓解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存量保增量。”王冬生分析,目前对于润州的发展来说,国家级高新区规划建设、在手推进项目、存量资产等方面的资源较多,因此,润州将围绕这些“存量”,打造新增长点,“目前39万平方米的高新区规划正在完善修订,我们将根据这一规划和全力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要求,招引项目、招引科技人才,实现突破。”
具体而言,润州区将做到“绘好一张图”——加快完成高新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以及水科技产业园等专项规划,绘好科学的“规划图”“路线图”“施工图”,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做强三个点”——一是紧跟热点,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加快建设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五洲创客中心等载体,组建镇江高新区创投公司,探索组建以区域为主的众创空间联盟,打造“1+X”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二是突出特点,形成特色产业新优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聚焦高新区“121”产业体系,深化产业链创新和产业集群培育,做精做强船舶与海工关键配套产业,做大做专以惠龙易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做深做特水科技等战略前沿产业。三是打造亮点,提升区域创新新水平。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确保落户10个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深化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702所等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做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链条,昂起创新驱动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