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规划如果将工业结构调整内容去掉,这涉及到产业政策要变革的问题。
与国家5年规划对应,各个行业的产业政策,过去都对产量、技术、规模、集中度等规定得非常细致。此外产业指导目录,甚至对各个行业鼓励、限制、淘汰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在将来都需要实施彻底改变。
江飞涛指出,产业指导目录以后可能要取消,以后产业政策可以搞负面清单,也就是将禁止、限制等名单公布,但是也不宜扩大化。另外最核心的是,产业政策应该更多地注重环保、气候变化,劳工权益的保护。此外对于创新环境和生态方面,应该做好服务。
“政府不是搞审批,而是做好维护市场秩序的工作,不是像过去搞”扶大限小“,使得企业具有强烈过度产能投资和规模扩张倾向。”他说。
中国水泥协会信息和传媒中心副主任陈柏林指出,过去产业政策制定得很细,实际也很好执行。“目前大部分审批权限已经下放,未来如何在减少审批的情况下,做好监管,的确是个问题。产业政策怎么定,要研究。”
此前各地的投资目录正在向负面清单转换。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也强调,要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北大副校长刘伟认为,政府应该以宏观为主。在宏观为主的条件下,宏观量里两个基本量,即总供给、总需求,政府预更多的是干预总供给,不要去干预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