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辽阔的内蒙古正试图通过发展空中交通,用时间来消除空间距离所带来的地面交通“痛点”。其多年探索呈现出从东到西的立体布局,正成为发展通用航空的“国家样本”。
“中航通飞与内蒙古合作开展的短途通航运输,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通航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在内蒙古通航产业发展论坛上,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飞”)总经理宋庆国的话掷地有声。他提出,区域交通不便是困扰内蒙古发展的难题之一,城市间跨度过大,导致公路、铁路建设投入大,维护成本高,收益小,而通用航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政府强力推动等因素,让内蒙古具有了发展通用航空的适宜性。中航通飞2013年就在内蒙古布局落子,深耕通用航空市场。中航通飞将继续深化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合作,逐步在内蒙古实现“县县通、及时达”的通勤航空发展模式。同时,将与各盟市合作,开展通航产业整体规划与机场布局规划,参与机场建设与开发,开展多种通航运营业务,以及飞行员培训、通航旅游等。
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已建成通勤机场3个,通用机场5个。目前,在建的通用机场有3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用机场项目近20个;开展短途运输航线5条。内蒙古已有8家通用航空公司获批,还有9家通用航空公司正在筹建中。“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争取新增32个通用机场,构建覆盖西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通用机场群。同时,将建设区域性的通航运营基地,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通用航空培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