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惠州市170项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14亿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3-05-16  点击:662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惠州市重点项目推进年、民生实事建设年、转型升级提速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总目标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惠州市重点项目推进年、民生实事建设年、转型升级提速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总目标,突出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率先跨越”,全力推进“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点企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强化民生保障,争先进位,率先跨越,努力实现更快速度的发展、更有质量的转型、更高水平的惠民,为2017年率先实现“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惠州的发展之年、改革之年、稳定之年、丰收之年,经济发展逆势上扬,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民生质量明显提升,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GDP增幅居珠三角首位

深入实施扩内需、稳外需和帮扶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实现生产总值236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6%,增幅居珠三角首位;人均生产总值50884元,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88亿元,增长23.37%,增幅居珠三角首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8%,在4%的控制目标内。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引进合同资金1092亿元,成功举办哈尔滨、长沙和巴西圣保罗展销会,签约金额362亿元。实体经济稳步发展,新增私营企业6896家、个体工商户3.2万户。

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

充分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比重由36%提高到36.5%。石化、电子产业向集聚化高级化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新组建省部产学研联盟3个,引进科技创新团队5个。新增驰名商标4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6%,占比居全省第二。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超额完成省下达节能降耗任务,省节能考核获评优秀。

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全省第一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系统推进配套改革,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居全省第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审批提速85%,工商登记增长65%。承担全省“两建”试点,率先建成“一库两网三平台”,成立市信用中心。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许可由211项减少到70项,全部实行“零收费”。建成并开通市、县(区)网上办事大厅。社会体制改革有序开展,登记注册社会组织1698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成效初显。全市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95.8亿元,增长29.5%,增幅高出同期财政预算支出9个百分点。

“宜居宜业宜游”特色更加突出

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更加突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望江公园、金山湖公园(一期)和龙丰公园。新增绿道152.8公里。建成便民自行车服务站点100个,投放自行车1万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增5个省级宜居示范城镇、12个省级宜居示范村庄。实施 《珠三角规划纲要》2011年度考核获珠三角第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圆满完成省人大确定的“两河”流域污染整治任务,建成金山河整治主体工程。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省环保责任考核连续五年获评优秀。

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83.33亿

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183.33亿元,增长26.2%,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由63.9%提高到66.9%,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群众幸福感总体评价居珠三角首位。

公共文化教育更加完善。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和市区公园景点。实现“镇镇皆教育强镇”、“县县有示范高中”、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规范化。医疗保障大幅提升。建成市中医医院新院、中大惠亚医院,完成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第三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及329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建成保障性住房5400套。74个省级贫困村和1227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平安惠州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建设,荣获全省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通过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获评全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地区”。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今年着力推动“八个率先跨越”

1在壮大经济实力上率先跨越

强化投资拉动作用。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安排重点项目170项,年度计划投资414.8亿元。抓好交通、能源、环保、水务、市政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加强招商选资,力争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切实提高已签约项目履约率。

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拓展社区服务、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等热点消费,鼓励发展网购,推广信贷、租赁等新型消费模式。办好惠州产品呼和浩特、俄罗斯展销会,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提高惠货市场占有率。

保持外贸快速增长。深度挖掘传统市场潜力,积极开拓东盟、俄罗斯、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资源型产品进口。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化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交流。推进口岸建设与开放,提高通关效率。

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年主营业务千亿元企业1家,新增超百亿元企业1家。重点扶持100家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信贷支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合作配套。

2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率先跨越

做大做强“电、汽、化”产业。开工建设中海油炼化二期项目,大力引进石化中下游项目特别是精细化工项目。加快TCL液晶、移动互联网、“慧云”生态创意等产业园和北斗装备制造应用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博罗、惠阳、大亚湾汽车产业园区,争取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做大汽车产业。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LED、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推进绿色照明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巩固首届“云博会”成果,办好第二届“云博会”。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荃湾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二号泊位、煤炭码头一期等项目建设,推进铁水联运,扩大货源,打造亿吨大港。加快惠州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推进罗浮山、西湖创“5A”。

3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率先跨越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仲恺电子信息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新增技术创新平台15家。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专业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施 “双高人才计划”,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群建设,发展科技综合服务,促进创新创业。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技术与产业溢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

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名牌带动战略。创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力争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0%以上。深入推进品牌带动战略,力争新增驰名商标4件。

4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跨越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系统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提速80%以上。完成所有中心镇公共资源交易所建设。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制度。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水价“全成本”定价和区域供水同网同价。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扶持120家以上社会组织发展。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试点,全面推进社区“六个一”工程。实施 “千名社工人才培养计划”,发展社工队伍,引导城市社区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创新和完善出租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惠东和龙门为试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行配套的财政、产业、土地、环境政策和考核制度,探索山区发展新路子。稳步实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产确权登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5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率先跨越

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优化“一城三组团”功能布局,增强辐射带动力。提升惠东、博罗县城建设水平,逐步与市区融合发展。推进金龙大道沿线、龙门县城建设和生态旅游开发,打造北部生态发展组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流动商户临时疏导区。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地铁规划。加快莞惠城轨、厦深铁路和7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国道205线和省道357线惠州段以及三环路等路面改造。抓紧四环路南段、金恺大道、惠新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启动云山东江大桥、第三东江大桥、新开河北桥建设。推进惠州大堤南堤堤路贯通、潼湖围达标加固和观洞水库应急供水扩容等工程。

推进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加快江城大道、龙江东江大桥、县道225线惠阳秋湖路口至深圳坑梓段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取开通大亚湾至大鹏、新圩至龙岗等跨市公交。完善环保联防联治机制,深入推进“两河”污染整治。完善龙门、惠东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推进坪惠合作区规划建设。

6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跨越

深入推进治污减排。完成金山河综合整治,推进青年河等重点河涌治理。新建21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批。推进重污染企业淘汰,全面淘汰中小燃煤锅炉,完成水泥生产线降氮脱硝改造。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加快规划建设潼湖湿地公园,抓好海洋生态园建设和考洲洋生态修复,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完成8个森林公园、100个森林家园和7个森林绣花工程建设,确保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在36%、40%以上。实施村镇 “绿色家园工程”,建成10个“千村家园绿化示范村”。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生态建设上争当珠三角“第一梯队”。

7在文化建设发展上率先跨越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围绕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广泛开展“共筑中国梦、当好建设者”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惠州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社会志愿服务和爱心互助,推进“好人之城”、“道德讲堂”建设,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确保顺利通过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修缮一批古街区、古村落、古建筑。科学规划、保护和整治水东街、金带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对银岗窑址、罗浮山葛洪炼丹遗迹、宾兴馆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修缮,启动重修东坡祠。加强古迹保护,研究甄别和形成《惠州市古籍联合目录》。

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商贸、旅游、科技结合,重点推进龙门农民画产业园、读者(惠州)数字出版基地、雅图光电和数字视频产业基地、罗浮山文化产业孵化基地、艾米动漫基地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原创动漫扶持计划”。

8在提高民生质量上率先跨越

推进教育创强争先。确保惠阳区和16个镇全部通过省教育强区、教育强镇复评。抓好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争取县(区)全部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申办1所高职院校,建成市技师学院二期工程。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和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强师”工程,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启动健康新城一期工程建设。推进市第一和第三人民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创“三甲”工作,确保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三甲”复审、县(区)中医医院“二甲”复审达标。深入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扩大平价医疗服务。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打造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医疗”和“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实现健康管理全民覆盖。

深化平安惠州、和谐惠州建设。构建“两圈五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筹办第四届市运会、第二届国际龙舟邀请赛、第十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第五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全面推进“惠一家”优生健康工程,推广生育关怀基金。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市。建设市档案馆二期工程和各县档案馆新馆。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今年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从今年起,市本级新增财力75%以上、县级新增财力60%以上投入民生。今年继续开展“民生实事建设年”活动,将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4个区开展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工作;新增和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校,新增小学学位8434个、初高中学位2840个等。四是减轻看病就医压力。将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提高到85%,增强档案使用功能。五是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六是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完成80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50公里县道沙土路改造。实施红花湖路、金榜路、梅湖大道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新开通15条公交线路、新投放230辆公交车。七是优化供水供气服务。完成惠城区、仲恺高新区3.5万户居民天然气转换。八是提升宜居环境。完成镇街垃圾转运站、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建设;新建生态景观林带192.4公里、碳汇林12.76万亩;城市添景增绿343.6万平方米。九是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路面见警率和查控率,实现市区重点区域全时空覆盖。十是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建设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有线电视未通达的56795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

 

 

上一篇:城阳规划建设四大产业园区
下一篇:以“循环经济”集聚产业,两年后收入将超1000亿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