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继续努力!”3月13日凌晨,黄德玉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科技部办公厅公众号“锐科技”的文章——《关于两岸四地科技合作,万钢说我们要“像蚁群一样齐心努力”》。文章说,在3月11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分享了自己考察众创空间的见闻,特别提到,东莞首个海峡两岸青年众创空间——蚁巢众创空间给他留下很深印象。
今年31岁的黄德玉正是蚁巢众创空间的创始人。2015年8月,他创立的蚂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天联丰创意谷、台湾901青创联盟合作,形成了蚁巢众创空间,为台湾、大陆的创业青年提供创业交流、项目孵化平台,目前已成功孵化了16家“走上轨道”的企业。
黄德玉还有另一个身份——半年前成立的东莞茂名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茂青会”)执行主席。在东莞,类似的组织还有成立于去年1月份的潮汕商会青年联合商会(以下简称“潮青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东莞迎来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外来创业者走向前台、抱团谋求发展。
与此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莞商、台商二代不同,与老一辈外来企业家多从事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的角色也迥异,这批80后、90后外来创业者多为“创一代”,大多没有家族财富的背景,靠自己白手起家打拼,所从事的多为传统资本未深入涉足的智能制造、教育、电商、软件等领域,并逐步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新生力量。
如今,在面临艰难转型升级的“世界工厂”东莞,这批80后、90后的外来“创一代”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而他们所处的是一个与前辈企业家全然不同的创业环境,面对更新的挑战。
人的转型与产业升级相互助推。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批80后、90后“创一代”身上,能触摸到东莞经济转型的脉动。
制造业的新方向 在全球价值链上承接新转移
“iPhone 8已经有70%的工序都是由机器人操作,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苹果体系,为苹果代工商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在东莞南城新基地科技创意产业园里,有郑振冰创办的第二家企业森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森觉光学是一家传感器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传感器品种多达两三千种。在智能制造领域,传感器被称为智能设备的“感官”,是智能制造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1981年出生的郑振冰学的是自动化,毕业后在一家从事自动化设备制造的日企里工作了3年,从技术到业务岗位都干过。有了几年的积累,2007年,他集合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森惠工控设备有限公司,做自动化程序集成与产品。“我们的公司一直走的是技术营销的路线,走得比较稳。”2015年,郑振冰又创办了森觉光学。
近年来,“东莞制造”正在“嫁接”信息技术和服务业,以更高端的形态在全球价值链上承接新转移,努力向“东莞智造”迈进。
森觉的发展轨迹正是这一趋势的写照。郑振冰说:“我们集中力量做研发、集成和市场,产品的生产环节外包给10多家代工厂完成。”森觉这些代工厂中甚至包括了意大利、瑞士的企业,专门为森觉加工那些精密的传感器小配件,这对于外界“东莞代工为他人作嫁衣”的印象无疑是一种颠覆。
“我们希望能帮助国内生产型企业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做出更符合他们生产需求的产品。”郑振冰还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进军海外市场。他坚信,企业家能沉下心来做技术与研发,中国智能制造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就在很多企业家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忧心忡忡时,30岁的梁兆全却敏锐地抓住了其中机遇。“我们的自助便利店产品,能实现便利店70%商品自助销售。”以自动售货机最为普遍的日本为例,一人可以管理100多台机器。而梁兆全正在研发的产品,通过智能管理系列平台能自动反馈缺货、提示加货,将使人员的工作效率超过日本。
梁兆全此前经营着一家五金机械厂,2014年底创立了潮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转型生产智能售货机,两年多内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传统的自动售货机不同,梁兆全的产品包括交换图书柜、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刷卡使用售货机等定制化个性产品。
“我们所做的,就是分析透客户的需求,用全新的方式卖商品。”目前,梁兆全正在与阿里巴巴洽谈,通过大数据分析小区居民的消费意向,设置自动售货机精准提供商品,以解决临时性需求。
东莞曾被评为“包容性最强”的城市,在发展中不仅吸收了全球产业资本,也聚集了国内大量创业人才。1997年以后,外资加快进入东莞,配套商成为加工贸易产业的重要角色。张华荣、沈剑山等外来创业者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起步,依靠这些企业的技术溢出、人才输出,书写了自己的财富故事。
与老一辈外来企业家多从事加工贸易产业配套的角色不同,这批80后、90后“创一代”重视研发能力、自主品牌与市场渠道,为东莞这个全国产业转型的最前沿城市,提供了制造业转型的动力。
互联网的新梦想 为传统企业升级提供服务
2012年,大学毕业两年的黄德玉结束了自己广告公司的业务,开始全身心投入创业服务。2014年,他遇到了创业以来最大的挫败——一起创建蚂蚁创投的两个大学同学因为经济和家庭压力而退出。当时,黄德玉在蚂蚁创投给自己开的月工资仅有1100元。他也自问:“哪怕我做广告一个月也能赚两三万,要不要也去做其他赚钱更快的行业。”
咬牙坚持了一年多,黄德玉终于迎来事业的曙光。蚁巢众创空间成立的第二个月已经开始盈利,1130平方米共13个办公室全部招商成功,这得益于他此前积累的大量初创型企业资源。
黄德玉在接触大量传统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企业升级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资金和人才进行开发。今年,蚂蚁创投又与万科、易得网络合作成立了新项目——易空间新零售加速器,为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升级提供服务。
与此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莞商、台商二代不同,这些80后、90后外来“创一代”大多没有家族财富的背景,靠自己白手起家打拼,互联网创业轻成本、立竿见影又较少传统资本涉足等特性,使得这些“创一代”在这一领域收获到成功的果实。
3月10日上午,在东莞市芝麻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松山湖的全透明开放式办公室内,创始人、CEO郭兴源正在向员工部署工作。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业界所熟知——知名生鲜蔬果垂直电商领域平台菜虫网的创始人,巅峰时期菜虫网平台的年收入达到1亿元。
37岁的郭兴源大学的专业是法律,在占据供港蔬菜40%市场份额的润丰际蔬菜交易中心任副总5年之后,于2011年创建菜虫网,2015年创建互联网技术研发公司芝麻地。从法律到商贸再到物联网技术,他说,坚持创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很享受这种不断创造惊喜的过程。
经过半年市场调研、1年多的技术研发,去年芝麻地APP终端问世。这一平台改变了以往靠手工纸单记账的方式,生鲜贸易商们通过手机终端就可以实现数据记忆、统计分析、上下游对账等功能,并且免费提供给中小商户使用。目前与电子秤、扫描机、打票机等硬件对接使用的功能也正在开发之中。
“都说商人图利,其实我们做的芝麻地APP还是有一些理想主义。”郭兴源从事农业11年,非常了解行业的痛点,“一个蔬菜批发商,一天卖30吨蔬菜,接待100多个客人,他的习惯是在晚上记账补单,很辛苦,我们希望能帮到他们。”
在距离芝麻地不远的松山湖留学生创业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以“海归派”为代表的高新人才集聚区。园内有一家名为尚睿的电子商务公司。从50万元起步,业绩增长到3亿元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尚睿已然成为东莞跨境电商行业的领头羊。
总经理程天乐2008年从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回国,在eBay中国区(上海)担任大客户经理三年后,在松山湖创办了这家公司。为了避开同质化的激烈竞争,程天乐选择了个性化产品的缝隙市场,比如对讲机、3D眼镜、开源硬件等,并请了一帮来自美、英、法等国的实习生,用地道的外国表达方式,撰写各种软文,在国外的各种消费论坛上“轰炸”。
2014年8月,美国著名商业杂志《INC》公布了2014年度美国发展速度最快500强及5000强中小企排行榜,尚睿的美国分公司Sain Store凭借过去三年增幅14087%,名列榜单第12名。
“东莞号称世界工厂,你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各种产品,也可以利用这里由数十万中小企业所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出你所需要的任何商品。”2015年,尚睿开始帮助东莞的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我们的目标是,未来在100个不同的产品品类,挑选100家优质企业,帮助他们拓展海外市场。”
以潮青会为例,其会员企业中有四成青年企业家从事跨境电商等贸易行业,另有四成从事其他类型的服务业。这些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又成为助推东莞产业转型的新生力量。
抱团后的新发展 企业家之间深度交流
3月14日,在东莞茂青会主席吴朱宝的带领下,协会一批青年企业家来到广东宏达建投控股集团,与董事长、菲迪克全球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得主黄沃进行了三小时的深度交流。茂青会会员均为80后、90后,90后占了1/3。
34岁的吴朱宝是广东晓教育集团的董事长,他创立的星火教育集团(晓教育集团前身)在东莞起步,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教育帝国”之一,在全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年辅导学生近10万人。去年,吴朱宝任茂名市政协委员,这位年轻商人开始感受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
早在高三的暑假,吴朱宝就开始创办补习班。大学毕业后,他在深圳创办了教育机构,期间遭遇过失败,得到投资人提点后在东莞“东山再起”。“人生需要导师。”自身创业的经历,让吴朱宝非常了解青年创业者的需求。
茂青会推出了“六人行”品牌活动,组织青年企业家走进广深莞等地的知名企业,与资深创业者面对面交流。“这绝不是参观、握手、拍照的活动。”“六人行”每次交流前都要精心准备10多个问题抛给受访者,交流后每个会员必须交一篇学习心得。“与深圳知名企业家冯军交流后,我写了一篇几千字的感想。”吴朱宝说。
“我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文化和玩法,在开会的时候,我们的语言、风格,甚至坐姿都和前辈企业家不一样。”吴朱宝说,希望能搭建一个帮助创业青年成长为优秀企业家的价值平台。与传统商会在功能上有所差异,茂青会更强调学习交流,“希望年轻的企业家们之间形成感情最深厚的同学关系。”
潮青会是东莞异地商会中首家成立青年联合会的组织。副主席邱国辉说,80后、90后年轻企业家从事的多是新兴行业,与从事传统产业的老一辈企业家的观念、价值体系都不一样,学习的欲望也更强烈。潮青会成立后,创立了“潮青私享会”创业沙龙,邀请业内“大咖”前来授课,为新兴商业形态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还成立了“潮青奖学金”,资助大学生创业大赛、机器人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东莞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转型意味着一场从产业到文化,从管理到思维,从政府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全面变革,而归根到底是人的革新。这些年轻的外来创业者,有着比前辈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也面对更新的挑战,他们如何助推“世界工厂”前往新的远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