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日前发布,规划目标到2020年,广佛同城化发展实现新跨越,实现广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5%以上,2020年达到3 .9万亿元以上。
广佛两地肩负着5大定位: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合作核心枢纽、珠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国家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如何实现?《规划》以十一个章节对城市规划、交通布局、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
最受关注的产业方面,广佛两地产业协同及现代服务业布局被放在了主要位置,提出了打造“广佛服务”品牌,建成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际现代服务业中心。
目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1%
2020年的广佛同城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根据《规划》,2020年广佛同城化发展实现新跨越。预计“十三五”期间,广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5%以上,2020年达到3 .9万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达到17万元。
届时,广佛地区地铁通车里程达572 .3公里,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万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亿吨。
创新发展被单列到规划目标,2020年,两地将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目标是广佛地区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 .9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3件。
而产业方面,再次强调结构优化,尤其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规划》目标到2020年,广佛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9%以上。
重点
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重点
《规划》把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原因非常明显。以南京、杭州、成都、青岛等一众城市为例,其2016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超过50%,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其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了50%.而与这些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差距并不大的佛山,今年上半年统计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占比为39.1%,三大产业的结构仍然需要优化。
《规划》提出,广佛通过推动服务业高端化高品质发展,打造“广佛服务”品牌,建成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际现代服务业中心。
六大方向:金融、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科技、会展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广佛将携手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会展商务区、荔湾花地河电子商务区、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工业设计城、三山国际物流园区等片区高端化发展。至2020年,广佛两市培育超百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6家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广佛将合作完成电子商务总体规划,争取将广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延伸至佛山,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打造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花地河电子商务集聚区、南海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聚集区、佛山绿岛湖都市产业区,支持西樵纺织综合性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区、乐从大型专业市场等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在金融业上,将重点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新区现代金融服务聚集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三大金融服务聚集区,做强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三山-粤港澳高端服务产业合作区等重大金融发展载体。
都市圈总部经济中心:
服务型+制造型
除了运用金融、科技力量,《规划》也强调两地要通过打造总部经济,从而优化两地的产业结构,一方面,突出广州服务型总部企业,另一方面则是佛山制造型总部企业优势,吸引更多总部企业在广佛设立企业总部、职能总部、运营中心等机构,鼓励和支持本土有实力的总部企业开展跨区域、国际化投资和运营。广州、佛山分别形成10个以上、3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共同营造适合总部企业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第三产业内涵丰富,除了金融、信息、总部经济,还有文旅休闲部分。《规划》提出优化提升文化、旅游、餐饮、健康、体育、养老产业六大生活性服务业,尤其要向高品质转变,协同推进两市重点文化创意园建设,建设广州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擦亮“食在广州”和“佛山美食文化”招牌,打造广佛中医药品牌,建设广州国际体育名城,推动养老院、老年活动室等养老设施共建共享等。
民生礼包
教育:统筹优化广州荔湾、白云、花都、番禺与佛山南海、三水、顺德等交界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支持名校跨地区建设分校,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还将加强两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发展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联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医疗:整合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广州花都、南沙、白云等区三甲医院和佛山妇幼医院等一批医疗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两市高水平医院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疗集团等形式跨区域发展。
文化:共同开展粤剧粤曲、广东音乐、“三雕一彩一绣”、石湾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推进醒狮、龙舟、庙会、花市等特色民俗活动交流,支持两地合作共建传统工艺传承人工作室。依托中国音乐金钟奖、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国际粤剧节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支持两市合作申办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的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节和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