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自市旅游局获悉,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日前正式印发 《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勾勒了2013至2020年间青岛邮轮产业发展的“路径图”。
邮轮产业将现“青岛模式”
据介绍,此次规划的期限为2013年—2020年,分两期实施,其中2013-2015年为“全面启动”期,2016-2020年为“完善发展”期。
规划提出,要将青岛全力打造成为中国邮轮产业“模式创新的先行区”、“高端服务的前沿区”和“产业升级的示范区”,最终实现将青岛建设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和“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2015年出入境邮轮达到80艘次,出入境邮轮游客16万人次以上;2020年出入境邮轮达到160艘次,出入境邮轮游客32万人次以上。
针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我市要完成邮轮产业整体布局,形成较为完善的邮轮产业服务链;2020年邮轮业成为青岛市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针对邮轮港口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我市要跻身“中国重要国际邮轮港”行列,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邮轮旅游目的地之一”和“中国北方重要邮轮母港”。2020年成为 “中国北方邮轮中心”,晋级“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成为东北亚重要的邮轮客源输出市场和游客入境口岸;以大港邮轮港为基础,联合现 有的中港、小港,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的集国际客运中心和金融商务、商业贸易、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邮轮城”。
东西两片区打造“邮轮港组合”
针对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我市要打造位于东、西两个片区的“奥帆中心邮轮停靠港”和“青岛大港邮轮港”,组成“邮轮组合港”布局模式,两个邮轮港空间上遥相呼应、功能上主辅结合、时序上远近相连。原四方滨海作为备用区域预留邮轮港发展条件。
根据规划,我市将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邮轮产业链的培育与建设。2013-2015年,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重点开展“国际邮轮城”项目规划和启动片区建设开发,包括邮轮产品销售、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贸、市区观光、邮轮游艇维护修理等在内的邮轮岸上业务,吸引国际邮轮挂靠和国内外邮轮公司办事机构入驻,发展邮轮游艇所需物资、食品的供应基地。
2016-2020年,我市将面向东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全面拓展国际邮轮市场网络,深化综合性国际邮轮城建设项目,包括金融商业、论坛会展、度假居住等,创造条件建造邮轮,逐步组建邮轮船队,构建邮轮要素市场、区域邮轮组织和邮轮信息平台,推动邮轮经济向高附加值的上游高端产业升级。
满足高端化需求开发邮轮旅游产品
规划提出,要依托滨海旅游优势,突出青岛旅游形象,构建邮轮旅游产品体系,满足邮轮市场多元化、体验化、个性化、高端化要求。打造东北亚一流邮轮旅游品牌,构建具有文化吸引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
针对邮轮游客的陆上旅游产品主要包括,修学修身产品、城市风情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运动休闲产品、理疗度假产品、社区体验产品、美酒美食产品、购物旅游产品、商务会展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