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0年发展“出形象、可展示”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12-14  点击:1939
从滨海滩涂变成开发园区,从滨海临港走向深海大洋,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0年发展“出形象、可展示”。未来,基地将进一步对标国际知名海洋高新技术高地,努力实现“两大提升”,在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继续作出贡献。

  今年11月,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成立10周年。从滨海滩涂变成开发园区,从滨海临港走向深海大洋,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0年发展“出形象、可展示”。未来,基地将进一步对标国际知名海洋高新技术高地,努力实现“两大提升”,在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继续作出贡献。
 
  据介绍,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立之初的发展战略是瞄准国际海洋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制高点,形成海洋高新技术新高地,为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服务配套。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努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此,基地的发展战略有了新的转变,即从满足区域产业配套转向服从服务中长期国家战略。这是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过去10年中的第一个转变。
 
  第二个转变,是基地在功能定位上,完成了从聚焦海洋经济“新三篇”向服务海洋科技创新的转变。基地最初定位以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工程设备研发、海洋综合信息服务等海洋产业“新三篇”为重点,引领上海海洋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在2015年6月海洋高新公司并入港城集团后,按照集团“海洋发展新形势、区域发展新定位、集团平台新资源”的总体原则,基地的业务模式进行了调整,即转型为一家不依赖土地资源、更多依靠自身经营持续发展的企业,遵从从基建建设转向以创新服务为主、开发建设为辅,从单一的园区开发主体向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型的企业发展战略。基地的功能定位也转到建设“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实训基地、海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海洋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易平台、海洋科技文化交流平台”等服务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的功能平台上。
 
  转变之三是在空间形态上,基地已经建成海创园一期、海科广场一期,建有共9.2万平方米的大楼。在建的海创园二期,建筑面积将达到7.2万平方米,拟建设的海创园三期与海科广场二期,建筑面积将达16.2万平方米。到明年底,基地将拥有32.6万平方米的园区物业。
 
  有了这些基础,基地在步入发展的第二个10年之时有了更多底气,将努力在影响力上着力提升,对标世界级的海洋科创服务平台。
 
  在影响范围上,基地将努力从濒海临港向深海大洋提升。目前,基地已经构建了以深渊科学研究、深海材料研发为主,以彩虹鱼、遨拓深水装备为代表的企业深海高科技项目,将满足走向深海的技术需求。未来,基地将深耕临港、服务上海、引领中国,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科技投资和产业运营的产业园区,建设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发展方向上,基地则将从孵化服务向海洋科技融合发展。目前,基地内已经积聚了87家从事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的中小微科技企业,并拥有独一无二的海洋科技资源——专业的大学与人才。既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又有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未来基地将打造更为全面的海洋科技融合发展平台——海科网。以产业为支撑,以资源为依托,基地将加快实现海洋科技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的持续转化和产业化,集聚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科学家、学科与实验室,进而把临港打造成与法国布雷斯特、美国休斯顿齐名的国际海洋高新技术高地。
上一篇: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正面牵引目的地产业结构调整
下一篇:化工新材料的难题和痛点探讨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