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重点突破、创新发展”的原则,突出“一地三区多园”集聚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产业体系健全、发展模式丰富、配套服务完备、政策环境优良的电子商务产业生态圈。
仅仅半年时间,绵阳市涪城区就初步建成了总投资10亿余元、总占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的五大电商产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达到370余家。今年1-8月,涪城区电商交易额突破240亿,预计全年可突破350亿元。
这是绵阳发力电子商务的一个缩影。以建设全省首个电子商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指引,该区通过对“五大计划”(即千亿电商集聚区建设计划、万人大培训计划、网络体系全覆盖计划、全企入网计划、平台打造计划)的高位推进,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涪城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子。
围绕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与要素的最大化集聚,绵阳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电商楼宇和电商配套区,加快推进“一地、三区、多园”集聚发展格局的建设步伐:
一地:即科技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速电子商务创新成果与各个经济领域的变革,打造集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软件系统开发、数据分析、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科技城电子示范基地,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三区:即绵阳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涪城区千亿电商产业集聚区、游仙区电子商务配套服务集聚区。其中,游仙区将着力打造以中国科技城·绵阳电商谷为龙头的集代运营、平台服务、第三方支付、物流配套、融资支持、人才培训等多功能,跨境电商、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多业态融合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集聚区。
多园:即绵阳国家级经开区和绵阳江油市、三台县、北川县、安县、盐亭县、梓潼县、平武县等,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各建立一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
在设立2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绵阳同时设立了3000万元的投资基金,并积极拓宽电商融资渠道,充分用好7000万元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科技型中小电商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利用财政与银行建立的3亿元企业转贷资金,为电商企业新老贷款过渡期提供资金支持。
在上下联动、错位发展中,跻身“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的绵阳科创区,培育与引进了长虹佳华、深圳怡亚通、北京敦煌网、青岛特来电、福天下、苏宁易购等电商企业220余家,今年1-9月,实现电商交易额216.6亿元;清华大学国际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跨境电商(绵阳)产业研究中心、阿里巴巴跨境(绵阳)LBS服务中心于上月27日在园区双双正式启动。游仙区高起点打造电商谷,今年8月13日,首期投资10亿元的联想集团ZUK海外运营服务平台项目落户该区,主要承担联想集团神奇工场ZUK全品牌产品跨境电商整体运作。落户不到一个月,3000台联想手机通过平台销往缅甸。在江油市颐江电商产业园,投资2亿元的O2O商贸中心将于下月竣工,预计明年线上销售额将超过10亿元。全市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大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