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取决于经济发展能否实现绿色转型。承德作为京津水源涵养功能区,担负着为京津构筑生态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加快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承德要实现绿色崛起,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当前,承德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经济发展任务繁重,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要推动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既要补足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承德要通过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抢占转型升级的“制高点”,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努力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只要我们能通过环境保护来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就一定能打造出美丽幸福的绿色家园。
发展环保产业,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利益的取舍是关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些人只看到困难和压力,却没有看到其间蕴含的巨大商机和新增长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一些矛盾的地方,但两者并非零和博弈。实现两者共赢,切入口就是发展环保产业。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进入实施的关键时期,对承德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环保产业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支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发展环保产业,市场有需求,国家有扶持,承德有优势。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模式探索、制度创新、试点引领的推进方式。要统筹协调,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的“减法”,学会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探索生态经济、环保产业的“乘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
从本质上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必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日前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产业合作及环境治理对接会”,承德分别与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来自京津鲁浙皖黔6省市的20个环保产业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合作项目涉及新能源开发、危废处置、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此举将承德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以此为契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体制、机制上彻底激发社会活力,运用市场规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社会和市场的财力、智力投入到环保产业中,下大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梧桐繁茂凤来栖。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是区域经济向好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和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京津冀携手发展环保产业,打造经济新增长极,注定是一座金矿,更是一场投资盛宴。承德必须进一步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企业落户安家。要大力倡导干事创业风气,坚决抵制“为官不为”的思想,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勤于事、敢干事、善成事”。要努力形成攻坚克难合力,坚决摒除“发展要素难保障、工作机制不顺畅、整体合力不到位”等阻碍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要充分营造良好政务环境,着力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审批改革,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在服务上让客商趋之若鹜,在口碑上让客商口口相传,通过建立良好的信誉,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入驻企业满意,增强对外吸引力和信誉度,实现以商招商。
构筑京津生态屏障,关系发展大局;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关乎承德未来。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全市上下一定要崇尚实干、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坚定地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