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慢性病高发、医疗需求持续增加,对医疗行业形成巨大压力。如何在现有资源配置下,尽量满足人们医疗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在医疗需求带动和政策扶持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由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医疗物联网让医疗物资“说话”
早在2004年,物联网技术便已应用于医疗行业,美国开始将RFID技术在药物的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中应用。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纷纷加大物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投入。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主要应用于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诊疗体征录入、智能化药房、医疗器材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医疗物资“说话”,即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等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使得医疗物资管理实现可视化,从而有效管理医疗物资,实现医疗安全。如无锡市人民医院已经在部分病房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高可靠性输液监测系统,这一技术通过在输液袋下加装带有重力传感器的输液监测仪实时动态监测输液过程中液量、液速和时间等参数,并具有自动报警功能,使得护士在护士站通过输液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本病区所有床位的输液状态,实现静脉输液的远程监测。此外物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还有常见的身份识别等,通过在新生儿、精神病、重症病患等人群手腕上佩戴装有RFID芯片的腕带,进行身份识别及位置管理,减少医疗错误。
移动医疗让医疗服务“动起来”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主要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无线访问电子病历和处方等。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对于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方案商、ODM厂商、芯片和模块OEM厂商、移动和医疗终端OEM厂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而言,移动医疗已经成为一座富含挖掘潜力的“金矿”。
我国移动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约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DA及RFID技术。主要应用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务人员VOIP、IVPN通讯、母婴管理、病患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如江苏苏州市推出智慧医疗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以手机为载体,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于一身。市民通过手机短信、WAP 软件等登录该系统后,可点选自己欲前往的医院,在网上挂号。各大医院每天会将病人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病人的健康档案,上传到由苏州市卫生部门监控的数据库内,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就可查到个人就诊信息、体检报告等。
医疗云消除医疗信息孤岛
医疗云是在医疗护理领域采用现代计算技术,使用“云计算”的理念来构建医疗保健服务的系统。医疗云作为一种可共享资源、服务及经验的新服务模型,推动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医院与急救中心、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服务共享,并形成一套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控制成本,提供能够便捷访问的医疗保健服务,成为消除“信息孤岛”的有利武器。
近几年,我国加大对医疗信息化建设,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大多数医疗信息化系统仍然未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医疗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未来在建设区域医疗卫生平台时,将加大对医疗云的投入,利用医疗云减少并消除“信息孤岛”。